在中国历史上,胡雪岩作为一名“红顶商人”可谓是家喻户晓,似乎胡雪岩就是一名在商场和官场上都做到极致的、天花板级别的人物。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还有一位高人,他无论在财富上还是官职上,还是个人成就上,都要远超出胡雪岩,这个人就是“大清钱王”——王炽。
为什么说王炽远超胡雪岩呢?我们看看王炽的成就:
先说财富。十九世纪末,王炽被美国《时代周刊》、英国《泰晤士报》列为全球第四大富豪,而且是唯一一名上榜的中国人,这个榜单里,没有胡雪岩。在清朝末年,援越抗法战争中,王炽拿出60万两白银充当军饷;在晋、陕两省大旱,黄河断流,王炽捐银数百万两给工部兴修水利;为了从法国人手里买回滇越铁路的路权,王炽花巨资帮助清廷买回云南铁路支配权;王炽还花费多万两白银,帮助清政府兴办云南采矿业……一系列的大手笔,连李鸿章都称赞王炽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再说官职。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光绪帝逃亡陕西,战后为了表彰王炽对流亡陕西的清政府的资助,光绪帝下御诏赏王炽“三代一品封典”,也就是说,王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名一品红顶商人,胡雪岩是二品。
那么,这个王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何会取得比胡雪岩还要辉煌的成就呢?
王炽(~),字兴斋,男,汉族人。他出生于彝汉杂居的西南边陲小镇,幼年丧父,全家四兄弟都依靠母亲纺织为生,家境贫寒,被迫辍学。
年少懂事的王炽,不忍心在家里看着母亲过度的操劳,他为了填饱肚子,16岁开始就投身商界,刚开始,王炽做的事,是在那条名扬海内外、凶险异常的茶马古道上,靠吃力地驱赶着三匹瘦马,贩卖货物为生。在这条崎岖颠簸、狭窄陡峭的古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常有劫匪和豺狼出没,这对少年王炽来说,确实是非常大的考验。
古语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炽就是靠他的勤恳和聪慧,用这种最原始、最吃力的方法,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并逐步扩大自己的经营资本。渐渐地,王炽开始组建自己的马帮,在西南地区往返贩运土杂百货。由于王炽胆大机敏、为人仗义,在他20岁时,在滇南一带小有名气,人称“滇南王四”(王炽在家中排行老四)。
然而,清同治元年(年)王炽失手误杀了表兄,后畏罪潜逃、亡命昆明,后又从军入川。颠沛流离一年多,王炽又重操旧业,在重庆合伙赶马贩货。
在一次贩货途中,王炽的马帮遭遇百余名劫匪,赶马的人大都吓得四散逃命,王炽却镇定自若,与匪首谈判。最终匪首对王炽的勇敢机智大为赞赏,不但放走了王炽,还归还了他一半的货物。这件事传开后,“滇南王四”名声更旺盛。
虽然很多史书上对这件事的真伪表示了怀疑,但在当时,王炽利用这件事,成功的对自己进行了炒作,极大的提升了社会知名度,王炽借此机会,在重庆开设了商号“天顺祥”,他把他在茶马古道上积累的财富投入进去,后来,又和别人合作,在昆明设立“同庆丰”商号,经营汇兑、存放款业务。
由于这些商号,具备原始的银行职能,在整个经济链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又由于王炽颇有管理头脑,短短三年时间,“同庆丰”基本垄断了云南地区的公、私款的存、汇业务。
在清朝末年,商品经济才刚刚兴起,云南昆明又地处西南边陲,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绝大多数云南人还处于温饱线以下,少数的云南富豪们也没有察觉到票号、钱庄的发展前景,而王炽,这个小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的穷苦人,却敏锐地看到了票号里蕴藏的商机,成功的从一个贩卖货物的商贩,迅速转型进入金融领域。
这也为日后,王炽成为一代“大清钱王”,打下了基础。
几年后,“同庆丰”的发展非常迅速,这导致资金链面临随时断裂的危险,王炽清醒地看到了这一危机。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最终,王炽决定自己开办钱庄,只要钱庄一开,何愁银子不来?
然而开设钱庄,不仅需要官府的批文,还需要大笔的资金,更需要百姓对钱庄的信任。正当王炽为这些条件犯愁之际,一件事情的到来,让王炽感到这是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
光绪六年(年),唐炯奉命督办川省盐务,急需十万两白银。由于朝廷无钱可拨,唐炯只好向商界筹集。发展盐务并非三五年可以见效,且风险大、收益小、周期长,实在算不上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因此所有的富商都不敢贸然借款。
王炽却看到此事,能够在将来帮助自己解决开设钱庄的难题,于是反其道而行之,主动登门拜访唐炯,并许诺十天内筹集十万两白银。王炽依靠自己的信用,仅仅用了八天,就筹集到了足额银两。同时,王炽亲率一百多名挑夫,每挑装银千两,每挑都打着“天顺祥”字样的灯笼一个,浩浩荡荡,大张旗鼓在城里游街送货,这些行为轰动了全城,“天顺祥”一夜间名满全城,果然不仅帮助王炽实现了开设钱庄的梦想,还由此获得了川盐专运权,获得丰厚的回报。
这件事,让王炽身价百倍,不仅让他在生意场上名声日增,而且从此,让王炽与官府的关系日益密切,找到了唐炯作为政治靠山。后来,短短数年,王炽的钱庄,以长江沿岸为线,在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增设分号。成都、汉口、九江、南京、上海、贵阳、广州、承德、北京等地都有设置,鼎盛时期,甚至在香港,越南海防也设有办事处。
率先创办跨省票号的王炽,自此成为名震全国的“钱王”,以资金雄厚、信用良好,被誉为云南金融业开山鼻祖。至光绪中后期,分号已遍及全国22个行省中15个行省的大中城市,在“同庆丰”发展之势如火如荼之际,他还在昆明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多地广置田产,年收租息千余石。使得王炽的资金更加雄厚,与西帮三晋票号并驾齐驱而驰名于国内。
与胡雪岩大为不同的是,胡雪岩发迹后开始了奢靡的生活,而王炽始终保持勤俭持家的良好作风,他重德重义,以德经商,更是一名爱国忠君、充满热血的爱国商人,在清末乱世中,一次又一次伸出援手,毫不吝啬,试图挽救国家、挽救人民。
清光绪十六年(年),慈溪人马逃回北京,国库空虚,又逢晋、陕大旱,王炽捐银二万两救山西、陕西灾民,清政府赐予“乐善好施”匾。
清光绪十七年(年),王炽出资在云南省设置牛痘局,免费为民众接种疫苗,使很多婴儿免受疾病之苦。
清光绪十八年(年),出银两,建设“虹溪书院”,为培养人才、振兴地方教育文化,做出了贡献。云南经正书院,今云南大学都曾得到他的捐助。
清光绪十九年(年),王炽见大渡河因为水流湍急,经常翻船,捐款建设四川泸州铁索桥,供行人过江。
清光绪二十年(年),又出资建设另外三座铁索桥。
清光绪二十三年(年),出资建设昆明至西山碧汲关石板路。
为帮助清朝政府与洋人争夺铁路权、开矿权,多次垫付巨资......
(关于王炽的捐款,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湖南提督鲍超以“义重指国”的牌匾来褒奖他。
王炽自幼家境贫寒,少年丧父,凭借自己的努力荣登英国《泰晤士报》富豪榜,在那个清政府软弱无能、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十分给中国人长脸。更难能可贵的是,本来商人的天性就是逐利,时刻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为本质,但王炽富甲天下,却仗义疏财,力所能及地办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将诚信和德行发挥到了极致,被世人口口相传。他是世人的楷模,值得我们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