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有乍浦这个地方源于小学时的春游活动。
当年学校组织春游的首选目的地,正应了那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乍浦是苏杭之外的备选项。
那时,和同学们一起游览过杭州,去过苏州,却唯独没有到过乍浦。
时光荏苒,没想到这种遗憾竟然持续了数十年,直到年的深秋,人到中年,终于一尝夙愿,踏上了这座滨海小镇。
汽车驶入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宛如进入无人之境,景区内鲜有游客,或许是工作日的缘故吧。
停好车正发愁该往哪个方向开始游览,左顾右盼间蓦然发现左侧有两块石碑,找的就是它,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南湾炮台铁炮雄姿。
左右两座炮台。
南湾炮台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年),两座炮台用石灰、糯米、明矾、砂等组成的混合土浇筑而成,占地平方米,炮台残高分别为4.15米和4.45米,而中间的铁炮是由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建造,为当时最先进的“阿姆斯特朗”技术,炮身内有膛线,是现代炮的鼻祖,所以又称新炮台。
铁炮总重达16.7吨、炮身可20-35度角调节、炮筒长cm、炮后膛有可开启和闭合门结构、铁炮下面基座可平面度旋转,铁炮重量和体积创古炮之最。
此炮共铸两门,完整保存至今的仅此一门,被称为“天下第一炮”,是研究我国近代史上东南沿海反侵略战争的重要实物史料,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湾炮台右侧是巍峨的乍浦革命烈士纪念碑,青山埋忠骨,后人永缅怀。
沿着石阶走下来,开始游览九龙山滨海栈道。
栈道建于九龙山海岸线自然基岩之上,以贴近大海、拥抱自然为设计理念,使游客尽可能地亲近大海,感受海水与自然。
根据旅游指示牌的提示,此处就是孟姜女遗迹所在地。
岩石上刻着“孟姜捣石”四个大字。
贞女亭,亭内有孟姜女的石像。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典故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孟姜女竟然还能跟乍浦扯上关系这确实是第一次听说。
当然,“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本来就是一个传说,只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适当的加工一下又有何妨嘛!
据传孟姜女为乍浦城外孟、姜两家员外之女。
其丈夫范喜良因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而被征为民夫,三年期满未归。
孟姜女寻夫到山海关,得知其夫君范喜良被卖城基,孟姜女哭倒了八百里长城,惹怒秦始皇亲自问案,秦始皇却被孟姜女美貌所动,欲封为贵妃,因孟姜女重孝在身无法得手。
秦始皇陪孟姜女回乍浦完成葬夫心愿后,孟姜女仍偷偷逃离。
官兵找到观山脚下时,孟姜女已气若游丝,秦始皇想到此女过于贞烈,最终只能让手下用乱棍将其捣碎并扔进大海。
后人为了纪念孟姜女,在其殉烈地的岩石上刻下了“孟姜捣石”四个大字,岩石上面建“贞女亭”、塑孟姜女石像以供后人瞻仰。
适逢退潮期,远处的几艘轮船此刻正静静地趴在滩涂上,一旦涨潮,即可出海。
患有恐高症的我看到远处的观景平台(金台夕照),心下早已计议已定,咱就不登上去了吧!
走到近处,看得更加真切了,即便上面真的是“风景这边独好”,我也不上去了!
从金台夕照下来的游客,顺着台阶往山上走,海红亭是必经之地。
海红亭是为纪念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从乍浦走向世界周年于年10月修建的。
据《平湖县地名志》记载:“清乾隆癸丑年十月二十日(年11月23日)调南京王开泰的寅贰号商船从乍浦启航,试驶日本,船上载有67种中国图书,其中有《红楼梦》一书。十一月初六(12月9日),船抵长崎。”
就目前所知,这是《红楼梦》流传入日本最早的时期。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题写了亭名,并在正面石柱上撰写楹联:“梦从此处飞去,渡碧海青天,散落大千世界;石自那边袖来,幻痴儿女,真情万劫不磨。”
亭背面石柱上的楹联是“绛雪融融,青埂流芳别乍浦;炉烟袅袅,红楼寻梦到长崎。”
由长篇小说《曹雪芹》作者、著名红学家端木蕻良撰写。
亭顶上方雕刻着30余幅《红楼梦》的人物、花鸟及《红楼梦》出海船。
《红楼梦》出海纪念碑竖立于亭之中央,为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背面镌刻着《红楼梦》出海经过的铭文。
碑之基部做成船形,是出海的象征。
从海红亭下来,沿着海边的栈道继续前行,不过很快就折返回来了,栈道的尽头,通往山上的道路铁将*把门,此路不通!
经过海红亭,拾级而上,路旁有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石像,只是年久失修,早已失去光泽,变得黯淡无光。
看来,当年为了烘托整个红楼梦的氛围,当地旅游主管部门还是想了不少办法的。
红楼梦文化的介绍。
《红楼梦》就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
纪念红楼梦出海的一系列创作活动。
一路走,一路看,来到了葫芦城遗址。
葫芦城又称保安城,是乍浦最重要的*事防御设施,鸦片战争时期,曾被作为乍浦之战的*事指挥中心。
年6月,鸦片战争在广东全面爆发。
在骚扰了广东、福建和浙东等地之后,英*为控制长江,封锁运河,截断漕运,发动了“扬子江战役”,迫使清*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年5月,英*分三路发动了乍浦之战,驻守在葫芦城的乍浦官兵进行了英勇搏斗,最终因装备与人数的悬殊,全*阵亡。
乍浦*民不畏强暴、勇敢反抗的大无畏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在中国抗英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九龙山滨海栈道西侧入口。
离开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下一站来到汤山公园。
汤山公园是乍浦市民休闲、娱乐、健身、和文化交流中心。
远处就是山脚下的山湾渔业村,是浙北最后一个渔业村,到乍浦吃海鲜,这里肯定是最佳选择。
汤山公园天妃宫广场的海堤下,退潮后停靠在滩涂上的几艘轮船正在为出海做准备,远处是繁忙的集装箱码头。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大名鼎鼎的天妃宫炮台就在这里,这下明白此处为什么叫天妃宫广场了。
为了防止某些游客出现不文明行为,用铁丝网将整个炮台围了起来。
天妃宫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年),距今已有年历史。
康熙皇帝认为浙江沿海这一带,是很有可能有外来侵略者从这边登陆的,所以,在乍浦这一带修了几处的炮台。
据史料记载,天妃宫炮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击退过英国*舰,这一仗叫乍浦保卫战,也就是天妃宫战役。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天妃宫炮台毁了建,建了毁,经历过几次维修。
现在我们看到的炮台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年)建造的,同治十三年(年)重修。
炮台周围是用石灰、砂子、糯米、明矾混合起来的三合土。
炮台共四间,呈扇形排列,除中间2间因日寇入侵敌机轰炸坍塌外,基本保持原貌。
中间放了三门铁炮,基本保存完好,中间这一门是晚清重臣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年制造的。
天妃宫炮台的下方,轮船停靠处的海塘边竟然还有一座妈祖庙,名叫龙皇庙,自然是渔民祈福出海打渔平安顺遂的。
汤山公园内的瑞祥寺。
汤山公园广场上的城市雕塑。
罟亭,长廊内有千年古镇乍浦历史文化的介绍,无论对市民还是游客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宣传。
离开汤山公园,来到了古城墙遗址公园。
古城墙遗址公园位于护城河的西南,紧依古城墙遗址。
城墙上“乍见浦门”的四个金色字体清晰可见,这也是乍浦地名的由来。
顺着台阶走上城楼继续游览,别致的四角亭。
与古城墙遗址公园相接的金安桥经过整修焕然一新,在金安桥上临桥而立,仰望“乍见浦门”,遥看护城河静水流深,恍然穿越了历史时空。
寻找乍浦城址的路上发现了一条挺有意思的弄堂,埠头弄,旧时是码头,这个很好理解,“埠头”嘛就是河埠头的意思。
老底子,江南水乡不管是人员还是货物,水路运输占据主要地位。
乍浦城址,位于南大街社区顺泰弄段城墙,长约6米,高2.5米。
据光绪版《平湖县志》记载:“乍浦城,县东南二十七里,明洪武十九年(年)信国公汤和置乍浦守御千户,所累土筑城,城形正方,永乐十二年(年)都指挥使谷祥使用石甃。城周九里,陆门四,北水门。”
后经明、清历朝修葺,现存城墙为清同治(年-年)年间修筑。
来西河下埭体验慢生活。
历史上的西河下埭曾是乍浦古镇一处*事设施重地,前几年还出土了7门清代古炮。
西河下埭紧靠历史上商业繁荣的四牌楼,当年商贾云集、文化昌盛。
据介绍这是一处经典水乡场景的慢生活商业街区,呈现一个古、秀、精、雅、韵的公园。
老国营乍浦饭店,估计在当地名气应该很大。
意境营造得不错,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已经有江南园林的感觉了。
最后来到了位于环城河绿道正西、乍浦城西门乍浦塘边还在建设中的笆篱坤历史街区。
笆篱坤是清代乍浦大族葛氏的宅院故地,是一处承载乍浦历史文化故事的重要空间节点。
清朝前期,葛氏一族出过一位名叫葛元的武进士。
乍浦葛氏人才辈出,清朝同治年间,葛元的后人建起了一座藏书楼——平湖传朴堂,后世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楼比肩。
葛家后人葛昌纯是“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
从整体到细节都透着着古色古香的气息,期待建成开放的那一天!
一天的行程终究显得有些仓促和匆忙,还有很多有意义的地方都来不及参观,不过有些遗憾也好,为下次游览留点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