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含烂漫于平淡——学生余哲娜与她的艺术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开展。现场共展出中国美学院学生余哲娜全新创作的数十幅中国花鸟画。
红花深巷,绿叶抵窗;香案蒲草,惟静寻常。有形之意,无形之境。门掩风过蕉声起,帘遮音滤花影垂。看似画境,却是真形。有如刘瞀虚诗曰:时有花落至,远随流水香,诗意融入了平淡生活,这是人间的居所,更像是一曲无尽无语的平沙落雁。
画者,抒发情性也。今古大家,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言无尽而意无穷。
在中国画系楼道的东头有一间舒雅的办公室,案几上尘不染,各式各样的玻璃瓶中扦插着各类小花小草,透明的阳光将绿色的植物照耀得通体纯粹。余哲娜毎天的工作就从这间办公室的物我互映中开启,又从夕阳的环抱中下班,植物每天在感受她给予的护中,快乐地生长。
余哲娜是我的学生,是我的好学生,她情质聪慧,恬静而好读,对中国画有着一颗炽灼而平和的心。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勇说,余哲娜善画,其画用情。所作多为没骨,能含烂漫于平淡,寓规矩于高古。法度严谨,出入宋元,以传统之笔墨,书写心臆,有天然之巧,而不见削刻之痕。
同样,余哲娜善悟,禅道惟在妙悟,画道亦在妙悟,惟悟方为本色。卢勇曾和她说过:今人作画,以形式入画、以才情入画、以书入画,终不及古人之画,盖于歉一唱三叹之音。余哲嫏创作画的是一幅《金缨子》,其法参悟古今,清绝醒人,风华清美之极,在浙江省展上获得金奖。
中国绘画美学的审美式是行云、流水、花开的生长,其变化于画家的心性品行风度与神智之中,这些皆为自然流露。余哲娜深谙绘画技艺和文入妙境,静穆与渺远的空间叠映,虚幻出本真的自我。余哲娜创作的《金樱子》灿灿其韵,窈窈其致,花开繁茂,如沐阳光雨露,如播香风旋色。
在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王赞看来,今天的中国花鸟画所面对的诸多考验与焦虑,是现代社会发展多元审美要求下的历史选择。我们当下的现状和生活图景正在被不断增加的科技事件高速刷屏,在爆炸式的文化信息充际有限的空间下,如何保持文人理想的定力,潜心于卧游般的心灵印记,这是极为难得的精神依靠。
余哲娜的花鸟画一直存持这种清新高远的理想,好奇而悠然地取舍纷繁复杂的形式语言,在静谧处展示日常平和。只因朝タ相处和对望小花小草的生活,只期待艺术表达让内心更阳光。
可贵的是,余哲娜更有一颗勤奋而恬静的心,于艰辛、努力之下而有此成就者,必有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