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叶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赓在回忆南昌起义时,这样评价一个人:他是我所遇到的第一个同情我们的医生,承他尽心照拂,使我直到现在都很感激。
他就是傅连暲,是我*久负盛名、资历最深的医学家之一,年被授予中将*衔,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央人民*府卫生部副部长,被誉为“医疗将*”和“红色华佗”。
傅连暲(—),原名傅日新,福建省长汀县人
一开始,傅连暲医院做医生。年“五卅”运动后,英国人相继回国,傅连暲被推举为院长。
医院,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年),是英国医院,原名“亚盛顿医馆”。辛亥革命后,“亚盛顿医馆”改名为“医院”,设置有急救室、门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医院后来成医院。
医院旧址——位于福建长汀的医院
傅连暲并非一开始就是革命者,他曾经是个基督教徒。年,傅连暲认识了同为福建人的邓子恢,邓将瞿秋白的《新社会观》送给他,这部著作给傅连暲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年,南昌起义的一支部队在国民*的围追堵截之下向南行进。8月底9月初,这支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的壬田和会昌与敌发生激战,多人负伤。会昌战斗后,部队折向福建汀洲、上杭一带,9月上旬,到达医院,傅连暲接收了多位伤员。时任营长的陈赓也在这批伤员中,腿骨被打断,失血过多,伤势危重,有截肢的危险,在傅连暲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最终陈赓的腿得以保全。
为救助伤员,他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医护人手不足,他组织动员学校老师、学生和家人帮忙。医院实际上成了“医院”。
后来,傅连暲与红*的交集越来越多。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主力打下了长汀县城。此时闽西正流行天花,他主动找到*长朱德,为红四*官兵接种牛痘,医院治疗了几十名伤员。
傅连暲还鼓励医护人员加入红*,毛泽东称他为“红色*医”,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毛泽东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也让他从一名基督教徒成长为坚定的解放*将领。
逐渐走上革命道路
对傅连暲来说,他的“战场”是医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傅连暲参与领导了苏区的医疗工作。在他的记忆中,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尽管**事务繁忙,但仍对医疗事业非常关心,针对当时的医疗特点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年,红十二**长伍中豪因患急性肺炎在医院就诊。一天,毛泽东前来看望伍中豪之后,医院每月开支情况。他医院设施基础上由教会补助二三百元即可,毛泽东说道,这些钱我们可以自己办,将来我医院哩。毛泽东介绍了红*的卫生情况,傅连暲的记录还原了当时红*医疗资源短缺的窘境:
那时红*因为战斗频繁,伤员增多,加之南方气候炎热多雨,疟疾、痢疾、脚部溃疡,是部队最常见的疾病,而且蚊虫特别厉害,被咬之后就红肿溃烂。部队中医务人员非常少,远不能满足需要。
毛泽东对他说:“傅医生,你不但自己做医生,还要替红*训练些医生才好。”年10月中旬,毛泽东到达医院开始休养。期间,医院后的卧龙北山散步。在交谈中,毛泽东向傅连暲再谈及培养红*医生的问题,也更加坚定傅连暲的革命信心。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傅连暲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中国工农红*中央看护学校,并任校长。后来又在医院内开办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可以说,伴随着红*医疗队伍的壮大,傅连暲也逐渐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办学校,编讲义,亲自教授课程
毛泽东曾对傅连暲说,“现在环境更加稳定了,我们应该训练自己的*医,光会涂碘酒是不行的。”年底,中央红色护士学校开学,校址设在汀洲城内的万寿宫(江西会馆),学员是从江西、福建挑选了的*治上可靠且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共青团员,一共60名,男女各半。
毛泽东非常关心这所学校,多次专程前往看望师生。傅连暲正苦于各地选派来的学员文化水平不高,他曾回忆,这批学员最多的也只识几百字,每天还要特地请教师教授文化课,“讲课时,我念一句,他们才跟念一句;念了以后,还是不动。”因此无法适用以往的医学教育方法,他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毛泽东。
傅连暲编写的医学教材
毛泽东的回答给傅连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懂多少就教多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挑部队最常见的病来教,挑部队最常用的药来教,讲不懂,就做给他们看。”
傅连暲领会了毛泽东的意思,在确定教学方针和教学方法后,他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每天上两次课,临床实习两次,讲课中遇到疑难问题,就通过实际动作说明。例如傅连暲在讲授注射器用法时亲自演示,收效甚好。
年,第一批学员多数以优异成绩毕业,毛泽东向傅连暲提出“训练自己的*医”,但培养医生需要较长的周期,他说:“训练一个医生不是容易事,起码也得好几年呀。”毛泽东回答道:“给你一年时间。假如环境好,可以两年。”
这使傅连暲意识到,除了学员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到革命事业的紧迫需求,因此不可能沿用传统医学教育,而是要制定适宜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在与毛泽东谈完话不久,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就成立了。第一批学员有一部分是护士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学员,另一部分是新招收的学员,共20名。傅连暲白天上课,晚上编讲义,就这样培养出第一批红*医务人员。
年,医院看望病员后合影。右一为毛泽东,右三为傅连暲
医院院长这所不挂牌的“医院”起初为了方便到白区购买药品和订购报纸,医院的名称。当毛泽东要离开时,医院名称改为“医院”,“医院”终于开始医院转型。
年,由于红*主力离开闽西地区,医院原本改编成为医院的计划转移到瑞金进行,迁移后正式改名为医院,由傅连暲担任院长。傅连暲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利用当地的医护资源,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汀州时,毛泽东就曾多次向傅连暲等人表明,医院不仅要为红*看病,也要为广大老百姓看病。到瑞金后,傅连暲医院资产,在苏区中央*府的支持下,医院。傅连暲等人还积极为当地群众诊治病症、代替接生婆接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感激与支持。
强调医学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医学要因地制宜、为人民服务等思想,这些毛泽东在苏区就指出的宝贵经验,实践证明,也适用于往后中国革命形势的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后,傅连暲担任中央人民*府卫生部副部长,曾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年,中央*委授予傅连暲中将*衔以及一级解放勋章。
参考文献:
[1]傅连暲著.在毛主席教导下[M].北京:作家出版社,.04.
[2]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福建省长汀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长汀文史资料第6辑[M]..06.
[3]红匾送给他们——捐助巨款的傅院长[N].《红色中华报》..04.26.
[4]陈伟田.汀州医院:中国红色医疗卫生的摇篮[J].《福建*史月刊》年第7期.
[5]医院旧址——医院[DB],人民网,.09.18.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文章首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