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荡寇风云浙东平倭,是俞大猷战斗生涯中最辉
TUhjnbcbe - 2023/2/21 17:20:00
文案策划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nsei.cn/fengshang/sscl/20201113/687.html

荡寇风云:浙东平倭,是俞大猷战斗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年),倭寇据宁波普陀,俞大猷率将主攻,倭寇突出,杀武举火斌等三百人。俞大猷坐罪,并戴罪剿贼,不久,败贼于吴淞所。诏除俞大猷前罪,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击贼于平望,再战于六金坝,皆大捷,斩首三千级。

倭寇犯金山,俞大猷所率将卒不及三百人,征集诸路兵未至,战失利。倭寇二万,屯松江柘林,闽浙总督张经促战,俞大猷坚持不可战。等待永顺、保靖兵至,便跟从张经,大破贼于王江径,取得抗倭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而功被严嵩义子工部尚书赵文华、浙江巡抚胡宗宪攘为己有,张经反被加“养寇失机”罪名,逮捕入狱,后来被杀害。俞大猷也受降职处分,“以金山失律加罪之,谪充为事官”。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年),新倭犯苏州陆泾坝,直抵娄门,击败南京都督周于德的兵卒。俞大猷在旧职被革除的情况下,以国事为重,以戴罪之身,披肝沥胆,偕副使任环,大败贼于陆泾坝,焚贼舟三十余艘,又拦击其自三丈浦出海者,沉其舟七艘。继而,又破贼于吴江莺脰湖,贼走嘉兴三板沙,掠民舟将逃遁,俞大猷追击至马迹山,生擒倭寇首领金泾和许浦,白茆港之贼俱逃出海,俞大猷再追击于茶山,焚五舟,击坏及覆没者无数;俞大猷及佥事董邦*,分路追击,再获九舟。一月之间,将浙东陆上倭寇打得东逃西窜,令倭寇闻知俞大猷的名字就心惊胆寒。

余贼三百余,登崖走据华亭陶宅镇,屡败赵文华等大*。贼寇在柘林纠集四十余艘船,情势危急,而巡辅曹邦辅,弹劾俞大猷纵贼,帝怒,夺其世荫,责令立功自赎。无奈何,俞大猷偕副使王崇古,入洋追贼,焚巨舰八艘,斩获无数。

初以倭患急,朝廷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兼辖苏、松诸郡,数月间,无所作为。廷臣争言俞大猷*事干才,嘉靖三十五年(公元年)三月,罢刘远,以俞大猷代浙江总兵官。俞大猷在西庵、沈庄、清水洼、*浦等战役,连获大胜,诏还世荫,加都督佥事。继败盘据舟山之贼。

浙东平倭之战,应该说是俞大猷战斗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他“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充分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抓住其致命要害的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攻其必救”“围而歼之”,展示了其出色的指挥才干和杰出的谋略智慧。

其一,先摸敌情后定计策。他走马上任后,不是急匆匆与倭寇交战,而是设法摸清倭寇的活动规律,了解倭寇的长处与短处,找到敌人的弱点后,再定下“攻其要害”的破敌之策。倭寇的优势是海上泊有的战舰,机动能力强,能迅速帮其从海上逃窜。但是,战舰是其优势也是其弱点,没有了战舰,倭寇就无法迅速从海上逃遁。所以,俞大猷制定出先打敌舰、“剿敌灭巢”的策略,攻打敌舰就如同攻打敌人的巢穴,正是击中了倭寇的弱点,迫使倭寇进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其二,海上设伏断敌退路。倭寇的唯一退路,就是从海上逃走。所以,倭寇在登陆侵袭时,除了停泊在海边的战舰外,常常在海中留有接应的战舰。这样,可以进则袭四面八方,退则入无垠大海。俞大猷考虑到如要大力杀伤倭寇,必须在敌舰背后埋伏一支舟师,在敌寇逃窜时,截住逃敌,与陆上追击逃寇的明*形成合围之势,两面夹击倭寇,当然能重创倭寇。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年),加署俞大猷浙江都督同知。

俞大猷的顶头上司总督胡宗宪,欲图倭寇首领王直,用卢镗的谏言,将与通市,俞大猷力争不可。胡宗宪将王直的母亲和妻儿弄到杭州,企图劝王投降,王原则上同意,但要求胡派一人来岛作人质。王来见胡,结果被巡按御史王本固逮捕下狱,岛上王的养子毛海峰闻听消息,遂把胡派的人质“支解”,并率列*五百人占领了岑港。俞大猷本来就反对这个作战方案,但事到如此,不得不跟戚继光等人去奉命攻打,直到第二年七月,仍攻打不下,将士多死伤,而新倭复入沈家门。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贼泛海流劫闽广,占领福建泉州浯屿,御史李瑚一再上奏,弹劾胡宗宪纵贼,胡怀疑是俞大猷为其同乡李瑚提供了*情内幕,故奏上一本,委罪俞大猷,说岑港之败,完全是由于俞大猷的作战不力。帝怒,逮俞大猷系诏狱,再夺世荫。锦衣卫陆炳知俞大猷冤,为通关节,送钱于严世蕃,大学士徐阶亦为之担保,才被释放到大同戴“罪”立功。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年),俞大猷至大同。时任川湖滇三省总督、兵部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的泉州晋江潘湖人*光升重其才,经保举授其方略。俞大猷审度地势,匠心独创,制造独轮战车,以拒敌骑。尝以车百辆、步骑三千,大败敌人万骑于安银堡。文进上其制于朝,遂置兵车营。京营有兵车自此始。文进将袭板升,与俞大猷谋,果获大胜。诏还世荫。

倭寇在苏、浙惨败后,便南窜闽、粤,倭患重心移到福建,“北自福宁,南及漳、泉,沿海千里,尽为贼窟”。

嘉靖四十年(公元年),俞大猷奉命南征。因平定王直的战功,被除罪录用,任湖南辰州镇*参将(今湖南沅陵),接连削平云溪等三郡六县叛乱。同年七月,诏移南赣,合闽、广兵,镇压广东饶平张琏暴动,计擒张琏和萧雪峰,斩首一千二百余级,遣散其余*二万。擢副总兵,协守南赣、汀、漳、惠、潮诸郡。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年)十月,倭寇侦知戚继光在福建平倭胜利后,回师浙江,又凑集兵力一万多人,卷土重犯福建,纠合自广东南澳北犯的倭寇,连破邵武、罗源、*和、寿宁、宁德、连江、松溪、大田、古田等地后,乘胜直捣兴化(今福建莆田)府城,将府城团团围住。时总兵刘显仅率七百名疲弱士兵赶来。刘显知道敌人气焰嚣张,断不是对手,因此,便在离城三十里外隔江驻扎。

是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倭寇攻陷兴化府城,掳掠三千居民,百姓惨遭倭寇屠杀凌辱。倭寇攻陷兴化后,又抢掠船只,攻占了要冲平海卫,敌势猖狂,前所罕有。

福建巡抚游震得,上奏朝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了朝廷,因为这是自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起用谭纶任闽浙总督,从赣南调回俞大猷,并提升为福建总兵官,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急速回闽,配合福建都督刘显,三人均受谭纶指挥节制,会同剿倭。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年)二月一日,俞大猷迅速自赣南驰至兴化的平海卫,驻*秀山,与驻明山的刘显互为犄角;刘显驻扎明山,距倭营三四里;而戚继光招募的义乌*尚在浙东。时敌我兵力已相当,倭寇猖獗,屡来挑战,诸将愤愤难平,纷纷要求应战,但俞大猷却按兵不动,主张星布兵营,画地凿沟,东西通海,列栅其上的围而不攻的战术。诸将以为俞大猷也有畏敌之心,俞大猷认为,灭倭的时机并未成熟,他呈给福建巡抚谭纶的《兴化灭倭议》:“今贼有二三千,从贼有七千,且人人皆欲死斗。官兵之数仅与相当,约日列阵以合战,胜负之形相半。若迫城而攻之,彼实我虚,彼饱我饥,彼逸我劳,万一被其挫创,东南大势去矣!”俞大猷认为,倭寇突袭攻陷兴化,对我方来说,是“遇异常之变,必设异常之谋,方可成异常之功”。

首先,倭寇连拔数县,气焰嚣炽,此时不宜与战;我*从江西长驱、日夜兼程至此,*士疲乏,当休整数日;俞大猷根据敌我双方实情,采用“敌以战为守,我以守为攻”的正确的作战策略,“画地凿沟,东西通海,列栅其上”,围困倭寇。

其次,根据倭寇是日本武士、浪人和海盗结合的队伍,提出我*招收熟悉地形的当地兵马,以利于进攻。发动长期受倭寇蹂躏,有血海深仇,勇于效命沙场的闽中南人民为民兵。

再次,尊重与配合刘、戚抗倭将领和地方官吏。如今,倭寇屡次前来挑战就为速战,敌人无论战胜战败都可逃离,因我方未有力量围歼之;戚继光大*即将赶来,时我强敌弱,全歼倭贼有望。“不论在南在北,但得相资相助,必有大建立”。巡抚谭纶以为俞大猷的分析很有道理。但当时朝廷诸当事人责战急切,海上又有倭寇挑战,俞大猷巍然不动,忍辱负重,从容不迫地进行部署。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年)四月,戚继光的*队到达了平海卫。四月二十一日深夜,四鼓,根据战斗部署,分三路全面出击:戚继光担任中*主攻,俞大猷为右*、刘显为左*侧攻,悄悄向敌营迫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战局的发展,完全按照俞大猷的战略意图进行,经过五个小时战斗,倭寇抵挡不住明*排山倒海般的攻击,抱头鼠窜,纷纷落进俞大猷预设的壕坑之中。

这一仗,歼敌两千两百多人,取得兴化平倭大捷,收复平海卫和兴化府城,解救三千名被虏的百姓。

兴化平倭是福建抗倭斗争的最大胜利,俞大猷在战前力排众议,做了周密的部署与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功劳并不下戚继光。

论功行赏时,昏庸无能的嘉靖皇帝听信谗言,奖赏不公,谭纶晋升右副都御史,戚继光晋升都督同知,刘显加秩荫一子,惟俞氏“赉币银四十两”而已。有人为他抱不平,但俞大猷却淡然处之。

兴化大捷班师后,俞大猷偕友人游清源山,在水流坑清源古道石旁,刻下《俞大猷兴化平倭崖记》:“明嘉靖癸亥岁季春,钦差镇守福建、南赣、惠潮兼郴桂、南韶地方都督俞大猷,提兵往兴化剿陷城倭寇。岁次竣事班师,偕友人游诸洞。”

俞大猷这方崖记,对于自己立大功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只字不提,对兴化平倭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的因素,也只字不提,仅提到“竣事班师”而已,足见俞大猷不计得失,惟以平倭为重的襟怀。

(本篇完)

1
查看完整版本: 荡寇风云浙东平倭,是俞大猷战斗生涯中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