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1、记下那份“始于遥远古昔之传统的诗趣”的心
《拔蒲歌》沈书枝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2月)
周作人曾在《幼小者之声》一文中介绍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其中柳田国男感慨过去日本儿童所玩的一些游戏在都市生活中断掉而失去了,这使得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皖南作家沈书枝也起了心,记下自己那份“始于遥远古昔之传统的诗趣”。
沈书枝在《拔蒲歌》中,以《儿童的游戏》为开篇,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下常见的儿童游戏做了一番讲述。在物质生活普遍相对匮乏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儿童所能接触到的游戏大致相似,踢毽子、跳皮筋、抓石子、打弹珠……在作者以儿童视角的记述中,一代人的共同回忆被唤醒。书中分为三辑,“红药无人摘”“瓜茄次第陈”和“与君同拔蒲”,分别从野草花树、南方吃食、少年心事及如今城乡两地的生活等出发,书写北漂异乡人眼里的“南方家乡”。周作人在《野草的俗名》一文中,记录了多种花草的绍兴土俗名,兼以自己的儿童经验作旁注。在他看来,这是“民俗志的好资料,可见平民或儿童心理,不单是存方言而已”。受其影响,沈书枝也会自然地在文章中介绍某种植物的土名:金樱子因为果实像小小的罐子,吃起来有点甜味,所以叫“糖罐子”;蜀葵因为在端午前后开花,花又跟木槿有点像,所以称为“端木瑾”;紫茉莉因其开花时间、颜色、果实形状和香气,又被叫做“洗澡花”“胭脂花”“地雷花”“夜香花”。在介绍地方民俗的同时,沈书枝对花草或食物的描写也处处体现着生活中的人情。
在乡村日渐远去,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用真诚质朴的文字,为读者记录下从过去到现在乡下的生活。她笔下的“南方”,也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用来抵御外部庞杂世界的精神乡土。
2、“中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倡导者”鲁迅编印、翻刻了哪些画集?
《鲁迅编印版画全集》
(北京鲁迅博物馆主编译林出版社年4月)
年1月的一个夜晚,鲁迅编完《引玉集》后写道:“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作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的倡导者,鲁迅主张木刻艺术须两翼并重:一是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现代创作别开生面,他因此编印、翻刻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传统木刻,收集、研究汉代石刻画像等古代美术遗存;一是引进外国作品,供青年美术工作者参考,使本土创作更加丰满,他因此编辑出版了多种外国版画集,如《小说士敏土之图》《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死*灵一百图》《苏联版画集》等。
鲁迅从年就开始编印一系列有关版画的出版物,这些书后来成为中国版画家探索新道路的奠基性书籍。《鲁迅编印版画全集》由北京鲁迅博物馆主编,整套书共12册,收录了鲁迅编印的中外版画集,除他主编的画册之外,还有他参与编辑和生前未能编成出版的画册。全书以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献为底本,图片高清影印,行文保留时代风格,完整、忠实地呈现了这批珍贵资料。其中《小说士敏土之图》《你的姊妹》《城与年》更是从鲁迅原藏版画直接扫描,全彩印刷,原汁原味地展现了版画原件的韵味。本套书还对鲁迅生前没有来得及出版的《拈花集》重新做了编排,将他原计划单行的《城与年》析出,单独成册。《鲁迅编印版画全集》由“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师张胜操刀设计,古朴典雅,尽显版画趣味。内文采用重磅高级纯质纸,质感温厚细腻。80多年后,摩挲这些形态各异、古色古香的图册,我们仍能感受到先贤心灵的脉动。
3、“书籍不仅是页面上的文字,它们还曾经被拥有、被阅读、被收藏、被代代相传”
《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
([英]大卫·皮尔森著恺蒂译译林出版社年4月版)
人类制作书籍的历史,为什么也是一部珍贵的艺术史?除了承载文本之外,书籍是不是还传承了其他历史的印记?当传统书籍衰微,图书馆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数字化变革之下,孩子明天会继续捧读你我所熟悉的书本吗?
作者大卫·皮尔森是英国首屈一指的书史学家,研究书籍的收藏、使用和装帧,曾担任英国国立艺术图书馆收藏部主任和英国目录学协会主席。他在序言中写道,“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让人们认识到书籍不仅是页面上的文字,它们还曾经被拥有、被阅读、被收藏、被代代相传,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历史。一本书的实体形式、文字内容、个性历史等各方面,共同组成了这本书的整体。”
书籍自存在以来,就是人类物质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实体,这种特征,是电子文本无法代替的。译者恺蒂是知名撰稿人、策展人,她写道,“《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并没以掉书袋的形式来讲述干枯的线性的书籍史,此书是‘史话’,几个章节如同七巧板,共同拼贴出西方书籍的精致画面。”该书还邀请了著名设计师朱赢椿设计装帧,典雅大气的黑色封面,烫金文字,书口三面刷金。若说“超越文本的书”,若说“作为艺术品的书籍”,那么这本“黑皮书”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