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瞿春林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3月19至20日,随雪峰文化研究会文旅踏青活动,我又一次走进穿岩山。
穿岩山位于雪峰山东麓,闻名全省的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就是这里首创的,这一首创得到了省委书记杜家毫、省长许达哲的充分肯定,并亲临考察点赞。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创这一模式的退役*人陈黎明先生,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新闻联播”的采访,并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强势播出,进而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更是享誉全国。
以前虽来过这里,每次也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前几次加起来都没有这一次那么浓烈的情感与思意——
茶马古道红*路
车过溆浦县城后,沿着绿悠悠的二都河溯流而上,在一座铁索桥旁停了下来。桥头牌坊“茶马古道”四个大字倏然入目。桥上,四十面红旗迎风招展,桥面晃晃悠悠,如儿时摇篮令人遐想入梦;习习春风,似母亲温暖的双手轻拂面颊;河水潺潺,如歌如颂,不知是轻哼着茶商马帮曲,抑或是高唱着红*歌,抑或是歌颂着当代扶贫天使。
桥另一头牌坊大书的“红*桥”鲜红匾额,告诉我们,这一条铺满青石的茶马古道,就是当年英勇红*走过的长征路。桥头旁,有一如亭似廊的建筑,平时有几位艺人在这里打三棒鼓,抛三把刀,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也许是春耕农忙吧,这次没见他们在这里表演。
往前没走几步,便是一座“十里长亭”,匾额下两柱上用毛体书写着“十送红*北上抗日,革命成功胜利归来”。这或许就是当年溆浦百姓从城里出发,远走十里,在这里依依送别红*的地方。面对“十里长亭”,仍可让人依依想起红*与人民群众的那种鱼水深情。
长亭内,悬挂着红二、六*团首长贺龙、任弼时、王震和肖克的照片以及红二、六*团长征在溆浦的功绩。红二、六*团在溆浦27天,足迹遍及41个乡镇个村,先后同国民*尾追之敌在深子湖、县城西郊、龙潭燕子坳等地发生较大战斗,仅深子湖战斗就消灭敌欧阳烈团两个营余人。帮助溆浦建立了31支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和工农义勇*。多名溆浦儿女踊跃报名参加了红*,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
弯弯曲曲、时高时低、忽上忽下的青石板路靠河一边全部插满了红旗,在微风中轻轻飘扬,时而一股大风吹来,便猎猎作响。仿佛是在时时提醒游人,这是红*走过的路,要时时不忘红*,做红*的传人,扛起他们没有完成的民族复兴大业。
行至中途,往对岸一望,在壁陡的山崖上,离地近百米处的绝壁建有一玻璃栈道,奇雄险峻,任你虎胆英雄,走在上面,也会惊落三*七魄。栈道下,全是嶙嶙峋峋的山岩,其中一块形似狰狞的人形,旁边有两个红漆书就的篆体“山*”。据说是屈原放逐溆浦时,徜徉于溆浦山水时,受此启发,于是便有了《山*》一诗。“山*”传说是未获天廷正式册封,所以不能称神,只能称“*”。它描写了山*美女为追求幸福而无所畏惧艰难险阻的感人故事。这与红*长征不畏千难万险是如此的珠联璧合。不同的是,山*美女最终还是没有追求到自己的幸福,而红*最终长征胜利,赶走了日本*,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所以,朋友如果到这里来,一定要走红*路,那可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而切不要走山*道哦。
在红*路上,沿途还书写着“打土豪分田地”“我们要自由”“北上抗日”等红*时期的标语口号,他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想起那大无畏的长征精神……
走过一段上坡,迎面便是红*亭,亭内高挂着三幅红底金字标语,其中一幅便是红二、六*团在溆浦的功绩总结:“二、六*团远征,金刚万里无敌,打破围追堵截,工农踊跃参*,推翻蒋家王朝,迎接胜利万岁”。这也正是当年参加红二、六*团的溆浦籍老红*、原北京*区空*后勤部*委贺芳齐题写并高挂于亭内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题词的注解。小憩于亭内,我内心更加激动,也更益净化;精神更加抖擞,也更益升华!
出了红*亭,下坡拐一道弯,有一廊便迎面而来,廊额大书“红*路”。至此,好像是正式告诉游人,历史的茶马古道,今日的红*路,是一条胜利之路,一条成功之路。
来吧,朋友,用你的双脚走走通向光明、胜利的红*路吧!
露营基地雁鹅界
雁鹅界的地名,据陈黎明先生说,是由一个神话传说而得。天上的王母娘娘很喜欢养宠物鹅,每当晴朗的天气,便将鹅放牧天空,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灰悠悠的云、白洁洁的絮,且随着鹅的运动变换出各色各样的图案,美不胜收,煞是好看。天鹅们也趁此机会,饱览人间景色。尤其是它们吃的总是金风玉露,单一乏味,没有下界那么多嫩生生、绿油油的各种青草,新鲜、香艳。终于有一天,一灰一白两对天鹅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相邀偷偷下凡,来到这座高山。王母娘娘养的鹅太多,少一两对哪里看得出来。于是,这两对天鹅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漫山遍野都是灰雁白鹅,真正成了雁鹅的世界。所以,从那时起,这里便有了雁鹅界的名称。然而,不知什么时候,人类也来到了这里生活,起先,人、鹅和睦相处,倒也其乐融融。也不知是那一年大灾,颗粒无收。人们悄悄地捉来几只雁鹅烹食充饥。天鹅发现后,便从雁鹅界跑了,至于跑到什么地方,下文自有交待。所以,现在你到雁鹅界,只能见到为数不多的鹅,而不是那种无数天鹅云卷云舒般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不过,雁鹅界的地名便在人们口耳相传中长久地流传了下来。
雁鹅界有两大景观。一为雁栖山庄,一为露营基地。
露营基地位于停车坪上方的一个平敞的小山包,三株硕大的杨梅树上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乍一看,还以为结满了硕大的果实,那种酸爽感令人顿感口腔生津,一扫旅途的疲累。坪场里,摆放了二十多座帐蓬,有单单青绿色的,有迷彩酱紫色的。底座全是木板制成,高约十来公分。帐蓬全部密封,蛇虫绝对钻不进去,十分安全。透过透明的塑料窗户,里面摆放有一木床一地铺,便是游人的卧具了。帐蓬另一边,是十多个一溜儿一色的草顶小亭连成一线的廊榭,下面摆放有长条木凳,供人小憩,或娱乐,或观景。故而,到这里来最好带上自己心爱的人,双双宿于帐蓬,俯吻大地,仰观星空,日听蝉鸣,夜闻蛙鼓,饱尝露营野趣。有诗为证:高高露营基地,仰观一天繁星,卧听满界蛙语。帐外凉风乍起,顿失周身疲惫。如此贴近大地,岂有不爽之理?
沿着一条步行小道往上走,在快要到雁栖山庄之前,有一座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博物馆。在一座四周没装壁板的房子里,一座硕大的油榨静静地躺在那里,油榨尖、箍枯饼的钢圈、用整根树做成的又长又大的油棰、接油桶等配件齐全。旁边有一个用来碾碎茶子、菜子的大大的石碾,静静的立在碾槽里。一看到这些不是文物的文物,不由使我想起儿时,最喜去的地方,就是榨油房。那时,饭很难吃饱,菜里很少有油花。每当打油的时候,油坊里大人们吃的菜都着了很多油,特好吃。就连青菜腌菜、萝卜腌菜在这里由于着油多多,都变得非常好吃了。旁边一座竹板壁的房子里,挂着蓑衣、斗笠,你可以取下来披挂一番,当一回真真实实的农人;陈列着石碓石磨,你可以尽情地去舂几下,磨一回,让你穿越到用碓舂米、用磨磨浆的时代;还有桐油灯盏,甚至还有用竹子制作的捕鱼工具“笱”,用我们土话则称“豪”。辞海里找不到这个字,权且用“豪”暂以代之。外面斜坡上,一根用半边楠竹制作的笕,接引出一泓流水,冲得一个小水车日夜不停的旋转,好似向游客诉说我们古人的智慧,又好似用古老的水车舞蹈欢迎游客的到来。
从这里再上一段台阶,便到了雁栖山庄。顾名思义,这便是游客吃喝住宿的地方。山庄内有四栋木质建筑。一栋是庄主的住房,堂屋左右两壁挂有雪城画的配有人生感言的四幅漫画,其中一幅很有意思:一位老者坐于一小竹靠椅,面前一张小方凳,一杯茶,一支烟,一个收音机放置于双腿上,聚精会神地收听。人生感言是:“简静的人,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