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03-16第期第23版
要闻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王彪
疫苗曾靠“人链”运输
SPRING
作为特殊生物药品,疫苗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质量和功效。正常情况下,疫苗运储温度约在2℃—8℃,有些疫苗更是需要-70℃的极端低温。如今,冷链运输技术已十分先进,但在数百年前还没有相关技术,回望疫苗刚刚诞生的时代,人类是如何将牛痘疫苗运至全世界的呢?历史上,超远距离运输常倚靠“人链”,即出发后对不同人相继接种,通过人体将鲜活痘苗(痘浆)携至千里之外的目的地。
人痘接种(左)与牛痘接种(右)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东印度公司在华医生皮尔逊曾提及19世纪初保存痘苗的基本技术,将干燥的牛痘痘苗放入象牙簪或鹅羽管中,再以蜂蜜或蜡进行密封,以此延长疫苗保质期。此外,还有其他运输方法,例如将干燥痘浆沾染在羽毛、柳叶刀和丝缎上,或使用干的痘痂,以及浸染了痘浆的棉团。但这些方法效果有限,如果运送时间较长,痘苗极易丧失活性。因此跨海长途运输牛痘疫苗,最常用的还是“人链”接力法。
西班牙是首个将“人链”运输推广运用的国家。年9月,西班牙卡洛斯四世授权御医弗朗西斯科·塞维尔·巴尔米斯组建一支医疗探险队,将牛痘引进北美和南美洲,乃至亚洲的菲律宾。当年11月30日,这支三艘帆船组成的小型探险队从西班牙港口科伦纳出发,前往新大陆。由于当时缺乏冷藏技术,牛痘疫苗保质期只有短短十几天,热带、亚热带的高温更加速了疫苗失效。经过精心计划,医疗远征队决定使用“人链”运输,招募了22名健康男孩作为传送鲜活牛痘疫苗的“人链”,这些男孩的年龄从3岁到9岁不等。
西班牙德埃尔切大学里的巴米尔斯铜像,图片来自网络
从港口出发时,医疗队率先对两个儿童进行接种。在航行船上,当牛痘在男孩体内发作,长出痘疱后,疱内脓液便是最新鲜的痘苗来源。再适时从接种儿童的痘疱中提取痘浆,连续不断地对一个又一个儿童接种,最终横渡大西洋,鲜活有效的牛痘疫苗得以送达新大陆。
巴尔米斯所领导的牛痘疫苗接种行动吹响了根除天花的号角,它所体现的大规模、普惠性原则在20世纪的根除天花行动中得以彰显。爱德华·詹纳在听闻巴尔米斯等人的壮举后,激动说道:“在以往人类历史中,还找不出另一个如此高尚、如此普惠的慈善榜样。”
爱德华·詹纳,图片来自网络
这22名儿童中,有一个孩子在驶往美洲的航程中不幸夭折。依照国王卡洛斯四世的许诺,巴尔米斯将其他完成“人链”使命的孩子们妥善安置在哈瓦那,资助他们成长并完成学业。在新冠疫情流行的今天,我们更不应遗忘巴尔米斯以及这些儿童的贡献。
++++
图文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
撰稿/王彪
审核/王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