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教育装备论坛丨曹志祥未来教育,要培养在真
TUhjnbcbe - 2021/4/24 20:35:00
白癜风这个病怎么治 http://m.39.net/pf/bdfyy/

未来的课堂长啥样?未来的学习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教育装备博览会”于9月26日-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为交流国内外教育装备的最新发展成果,分享区域、学校、企业在教育装备工作中的思考与实践,展会同期举办第二届上海国际教育装备论坛。论坛以“未来的课堂未来的学习”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教育界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探讨教育装备、新技术、新环境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影响,畅谈新型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发展。

现场演讲干货满满,“第一教育”将为大家陆续推送现场主旨报告。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是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的演讲。

未来已来,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对于教育是一种冲击和影响。在新的技术背景下,未来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课堂教学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变革?对此,曹志祥主任在演讲中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发表演讲

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今天试图从几个角度谈一谈教育与装备的关系。

年,我从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奉调到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发展中心,从软件转到了硬件,我原来是搞课程教材设计的,现在去搞教育装备、教学仪器工具的设计,觉得有一点不适应。所以我就试图找到一个切入点,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我突然找到了这个切入点。

我觉得教育和装备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一会儿可能要讨论的几个问题。刚才我稍微来得早了一点,我去一些上海中小学的展台转了一下,他们送给我一些东西,叫教具也好,装备也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这里蕴含的是什么?是教学的设计、教育的理念,甚至包括教学过程的评价,因为它最后要以产品形式呈现出来。当然这里也有企业,有教师共同设计的很多东西。

教育装备应该参与到育人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生产简单的桌椅板凳,设计冷冰冰的仪器。我们在设计这些设备,设计这些桌椅板凳的时候,我们已经考虑到这些东西要参与到育人的过程里去。往大了说,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简单的工具已经不是我们教育装备的全部,甚至不是我们教育装备的核心了。

好的教育应是无设计、无缝隙、无痕迹

此外,教育装备应是教育理念的载体和落实,你没有好的理念,你设计出来的东西,它就不能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过程中,你这个东西可能就不会被使用。最近,我们在清理“三无产品”,但是我又希望也提倡我们教育装备的厂家和学校的老师们,一同去搞一些“三无产品”。

什么叫“三无产品”?第一无设计,老师们可能会说,“无设计哪行?教育装备讲的就是设计,我要设计教育课程理念。”不,实际上最高明的设计应该是看不出痕迹的。比如说刚刚老师给我展示的一本教材,实际上是玩具、教具,它还有一个屏幕,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材和学材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看不出设计的设计才是最高明的。

第二无缝隙。现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理论课在教室上,实验课到实验室去上,它是有痕迹的,包括我们的实验教学,这堂课展示的是实验,就要有工具、有装备,将来能不能做到无缝隙?现在很多人说互联网+教育,还是叫教育+互联网?我老想不明白,因为它现在分割着。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说,将来会变成人脑+电脑,记忆外挂,就像刚才尹后庆主任提到的记忆储存,很多功能可能都外挂了。当然这个电脑不是大屏幕的电脑,将来可能是一个很小的微芯片。据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有一个企业,职工、员工在自愿的情况下可注入一个小小的芯片,可能也就芝麻粒那么大,然后他就可以移动支付了。

现在北京开始有用手机坐地铁,所有的地铁入口可以用手机支付了。将来,人们种这么一个芯片,就可以做更多事情。比如,孩子出生的时候,在接种牛痘、卡介苗的同时就种上一个芯片,他还需要背唐诗宋词吗?可能就不用背了。现在某款手机已经可以实现脸部识别功能,将来进地铁,可能你连手机都不用了,可以通过面部识别完成。技术一定有很多东西是超前的,所以好的课程设计、好的装备设计应该是无缝隙的。

第三无痕迹。我们说最好的教育是无痕迹的。没有人会开一门课,教大家怎么使用智能手机。你拿到一个新手机,现在很多手机连说明书都没有,你直接在手机上做操作,它会告诉你下一步怎么做。你只要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所以学习和教育是有区别的,教育一定要有先生,有后生。

将来进入学习社会,还有没有先后呢?谁是先生?谁是后生?我觉得不存在。马云写过一本书叫《未来已来》,未来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你在那儿期待盼望,它才姗姗来迟,不会!可能今天早晨你还没感觉到,10点钟它就来了。新的事物到来是很快速的,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我们教育人应该想什么?比如来了一件新鲜事,国务院颁布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决定。我们立刻想到的是什么?第一反应是要编课程标准,要开发教材,要搞出教学案例,要给这个人工智能配备教育装备和工具,然后要培训教师……这样下去,估计两、三年,我们的教材也编不出来。据说现在足球教材还没编出来,中国足球队已经又输了多少回了?等着你去编教材吗?据说某一家出版社编的教材还有遇到韩国队怎么踢,等你的孩子按照教材练好了应对韩国队的办法,韩国队的那些队员早就成爷爷了。这些东西对我们的教育都是一种冲击和影响。

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在真实环境下解决复杂问题

所以我总结一下,未来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我今天再把它重申一遍,就是技术装备改变教育,发明、创新引领未来。这个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的中国人谁会写甲骨文呢?谁会去刻金铜鼎呢?写书法的人也不多了,它已经慢慢地退出了大众视野,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虽然我们现在努力地让孩子去写汉字,我想将来恐怕它也会被键盘或者什么技术所替代,当然不会所有东西都被替代掉。现在很多学校在建体验教室,上海的学校展区中叫做体验课堂。技术和装备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什么呢?包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甚至生存方式。

当然,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被它改造。这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我们怎么应对呢?教育第一个要应对的挑战,就是这一次我们的核心素养也提出的,叫做“我们要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合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真实情境下,就意味着首先它不是一个考试情境。中国的孩子去参加考试,包括数学奥赛、物理奥赛,都能得奖,但那不是一个真实情境,它是个模拟情境。

现在为什么特别强调合作?因为将来我们学生要解决的都是复杂问题,不是单一问题。比如说教育装备领域,一个公司想做教育装备的话,首先要有技术人员,其次还要有懂教育的人,要懂心理学,懂教育学,懂社会学,去研究家长、研究学生、研究教师,所以实际上是一个复合团队,团队里的人就需要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合作解决一个复杂问题。

上海学生在两次PISA测试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我们自己也总结,我们的孩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如果是单一的数学、物理、化学问题,可能他们容易去解决。但是当它们复合在一起,比如说,解决PM2.5的问题,就不是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一科能解决的。

那么在真实环境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靠什么?我觉得不是靠书本,而是靠技术和装备。你要想迎战韩国队,你必须要有十几个人通过团体训练协同作战。有人做过比较,拿出每一个单个的足球运动员,可能不比韩国、日本差,但是组合在一起为什么不行了?很大一部分不是个人素质的问题。最近施一公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说中国优秀的学生到国外去都不承担科研主业,都是给别人辅助工作,可能他协调不了一个团队,可能他的知识能力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一个领域,所以他欠缺的那个东西是什么?这可能就是我们教育装备需要去研究的。

最近我到日本去,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7个孩子跳绳,只有一根大跳绳,我开玩笑说日本怎么这么穷呢?一个孩子给一根不是挺好吗?我发现,里边有一个孩子负责数数,有一个负责组织,有两个孩子在跳,3分钟之后要轮换。我们说培养团队精神,培养综合能力,靠什么去培养?一定要靠活动,一定要靠装备,一定要靠这个载体,而不是书本上说孩子们要培养团队意识,张三和李四要团结,李四要照顾王五,没有具体的活动,他是不会照顾的。最近日本在探索一种混龄编班的模式,三年级的孩子只有9岁,他一定要和高年级的孩子编班在一起。一群6岁的同龄孩子在一起能互助吗?可能一个玩具6个人抢,他的认知能力、心智发育都不支持这个事。当然孔融5岁能让梨,那是圣人。教育一定要和装备结合,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要在真实环境下解决复杂问题。

技术变了,学生变了,教育怎么变?

从教育本质内涵的角度来说,未来教育对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比如说,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育,这些东西不是靠书本可以获得的,一定要靠动手实践。我觉得未来教育主要要应对几大变化。

第一要应对的就是技术手段的更新。昨天我们会长给我们提了一个建议,说:“你们现在到学校的图书馆去查什么?达标不达标,还要看人均多少册书。”我们先不说人均多少册合理不合理,先说现在00后、90后的阅读方式是什么?谁还会捧着线装的《二十四史》在那儿读?可能只有搞历史、搞中文的人在那儿读,博士生、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可能在那儿读。大部分人如果他想读《二十四史》,我估计他也会用屏读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个来做判断,我前几天问过一个学生,是00后的孩子,我问:“你现在读书吗?”他犹豫了一下,他说:“我不读纸质书。但是不读书,不等于不学习。”有调查说,以色列人均读多少册书,日本人均读多少册书,我们中国人读书数量最少。实际上,不读书不等于不学习,人们的学习方式在变。尹后庆主任曾带我去市西图书馆看,我发现人们的读书方式发生着变化。不是学生一人捧一本书在那儿读,而是讨论、研究,就某一个共同的问题进行探讨。

在我装修房子的时候,我一定要弄出一间做一个书房。我打上几个书柜,放上一些书,读书的时候进去,还先要用香皂洗完手才上那儿去读书。现在你看,那间书房的利用率最低。我的小孩是个90后男孩,不夸张地讲,哪里利用率最高?卫生间!他跑到卫生间去,关起门来,我们都叫不出来。他在里头干吗?刷屏。我说:“你怎么不到书房去看书?”我在想,将来是不是可以把卫生间和书房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呢?我觉得对于未来00后的孩子,也许我们在卫生间弄个小书柜,直接WIFI都不用了,他就来了。

所以,所谓的学校功能区这个概念还有没有?将来图书楼、实验楼还要不要做?可能随着技术的革新,都要发生变化,因为人的习惯在变。原来我们家第一次装修,采用封闭式厨房。后来赶时髦,改了个开放式厨房,现在一看不行,油烟大,又把它改成封闭式厨房。这折腾吗?不是,是适应变化,适应需求。能够得到良好效果的变化,就叫改革。得不到良好效果的变化,就叫折腾。什么叫折腾?为改而改,乱改,就是折腾。但是顺应需求的变化,就叫改革。所以,我们的教育装备怎么改?企业的同志们、老师们一定要去研究学校的需求,研究师生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第二我觉得要去研究师生变化。最近据说有一个年轻老师为了获得尊严,亲自去打一款游戏,打得比学生还牛,他在学生中树立起尊严了!当然这就是00后的孩子的一种认知,我们不鼓励。但是这种方法是不是有借鉴意义?比如说,你连现代技术的门都进不了,你就跟孩子聊不到一起。他说的是未来世界,你说的是先秦古代,这样的教师一定不能成为好教师,所以要协调师生关系。

第三要建立顺应发展的评价手段。原来我们唯分数、唯知识,将来可能要变为能力导向。能力导向怎么评价?能力导向是不是一定要有一个产品出来?最近,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升大学的过程中不断被强化。但是怎么去评价它呢?还是用纸、笔、考试吗?我觉得将来这个趋势应该越来越淡化。比如说奥林匹克竞赛只有一等奖可以保留,二、三等奖逐渐淡出,但是将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装备论坛丨曹志祥未来教育,要培养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