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不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极大地威胁到了人类的身心健康,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抗击传染病的历史。天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人类彻底征服的传染性疾病。人类之所以能战胜这一疾病,主要归功于人痘接种术与牛痘接种术,尤其是后者。
众所周知,牛痘接种术是英国乡村医生真纳(EdwardJenner,年5月17日~年1月26日)发明的。他于年5月14日首次用牛痘浆种于婴儿臂上,这一天从此被定为初种人工牛痘之纪元日。而牛痘接种术传入我国,是在此纪元日之后的第九年—公元年,即嘉庆十年。
清道光十二年(年)刊香山*芝撰《粤小记》卷三记载:
西洋夷医咇哈呅善种痘,百无一失。其法:用极薄小刀向儿左右臂微剔之,以他人痘浆点入两臂,不过两三点。越七八日,痘疮即向点处发出。比时行之,痘大两倍,而儿并无所苦,嬉戏如常。自尔不复出,即间有出者,断不至毙。诚善法也。夷言本国虽牛马亦出,恒有号者,因思此患由内*感外疫所致,故以他痘浆引之,亦彼此相感之意。其始以牛之痘浆施之他牛,由牛而施之人,无不验,故携其痘浆至粤。粤人初未敢信,久之果验,于是种痘日盛,然又必须此痘浆方得,他痘不能,故互相传染,使痘浆不绝,名之曰牛痘。嘉庆丙寅,种痘者稀少,痘浆不继,复命夷医回国携痘浆至粤。夷乃携小夷数十,沿途种之,比至粤,即以小夷痘浆施之华人,且传其法。众善士复捐资为痘医之费,由此学其术者日众,种痘者益盛。然最精斯术者莫如南海邱氏熺,邱著有《引痘略》行世,其嘉惠后学深矣。今粤中小儿因痘而毙者甚少,而痘医与湖广种痘之法几置无庸矣。
这段叙述亦被同治十年(年)刊《番禺县志》所采纳,见载于卷54《杂记二》。它详细介绍了牛痘接种术及其入传广东的早期历史。那么,文中提及的这位善种痘的西洋夷医“咇哈呅”是谁呢?
我们在香港英华书院印制《遐迩贯珍》年7月2日第七号刊登的《泰西种痘奇法》一文里读到如下一段记述:
此法自嘉庆十年六月,英吉利世袭男爵、管理公班衙事务斯当东与英吉利公班衙命来粤医学跛臣互相订刊。彼二君者,皆见中国天花之症流害生灵,故不忍自秘其方,以公诸中土,诚中土士民之厚幸也。此处之“公班衙”即指东印度公司,斯当东是管理英国东印度公司事务的负责人,跛臣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派来广东的医生。他们*庆十年(年)六月对牛痘接种法“互相订刊”,出版刊行此种痘之法。马士在其《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年)》第三卷里有更为详细的描述:“跛臣草拟一份说明书,由斯当东爵士翻译成汉文,并由一位学习医务的中国人帮助,而这本书是由侣官署名的。”“侣官”指广州行商郑崇谦。
对这份“说明书”,中山大学章文钦教授有清晰的注释,认为这是“郑崇谦所译刊的《种痘奇书》”,也就是《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章教授介绍,该书“扉页署名:英吉利国公班衙命来广统摄大班贸易事务多林文敬辑、英吉利国公班衙命来广医学跛臣敬订、英吉利国世袭男爵前乾隆五十八年随本国使臣入京朝觐现理公班衙事务斯当东翻译、外洋会隆行商人郑崇谦敬书。”可见斯当东与跛臣“互相订刊”的正是《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一书,该书由多林文编辑,跛臣校订,斯当东翻译,郑崇谦出资。“多林文”一名在广州地方文献中又见写成“哆啉呅”,是一名英国商人,负责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事务。
《泰西种痘奇法》一文继续介绍:“嘉庆十年四月内,由卑道路滑船自小吕宋装载婴儿,传此痘种到澳,英国医生协同澳门医生,照法栽种,华番童稚,不下百数,俱亦保全无恙。”这里虽未指出英国医生的具体姓名,但从前文介绍跛臣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医生,且参与编辑《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可推知文中所提的“英国医生”当指“跛臣”。
陈垣在《牛痘入中国考略》一文转引《中西闻见录》第13、14期刊载同治年任京师同文馆生理教授英人德贞著《牛痘考》一文之观点:“时将牛痘法记录为小册者,乃英医毕尔顺”。陈先生还认为毕尔顺就是跛臣,是同一人。后来区宗华在翻译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年)》时也秉持这一观点,将英文AlexanderPearson译成“跛臣”,该书第三卷记载:“年上季曾经试行传入牛痘失败;但在年5月,英国商馆医生跛臣(Pearson)从一艘由马尼拉往澳门的葡萄牙船‘希望号’(Esperanza)得到。”
至此我们可略作小结:最早将牛痘接种术成功传入我国的外国医生是常住广州商馆和澳门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馆医生跛臣,即AlexanderPearson,毕尔顺,那位善种痘的西洋医生“咇哈呅”,“咇哈呅”应是嘉庆道光年间广州人对英文Pearson的音译。如今学者们多将Pearson翻译成“皮尔逊”或“皮尔斯”。
这位英国商馆医生长期在广州、澳门行医,年6月曾在澳门积极施救病危中的马礼逊前妻玛丽。(马礼逊夫人编、顾长声译《马礼逊回忆录》)王吉民在《在华新医先进象传》一文中对他有简要介绍:皮尔逊(AlexanderPearson,~),东印度公司的医官,年来华,至年间在澳门、广州行医,并首先在中国人身上试种牛痘。(《中华医学杂志》年第1、2期)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抗击传染病而努力战斗的白衣天使和国际友人!在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挑战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之际,国际社会理当加强合作,共同有效应对疫情,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责编:芈韫婧审核:张伟张硕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