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所谓健康,不仅仅是医疗领域的事情,更是与社会方方面面都紧密相连。
我们受到疾病折磨,有时候不仅是因为生理上发生了异常,也常与社会整个大环境息息相关。有些病痛被称为“现代病”,就是因为它是现代社会所独有的。要诊断“现代病”,首先就要诊断现代社会出现了哪些病因。
高科技或许可以帮我们通过基因编辑生殖细胞,在未来彻底治愈当下的“不治之症”,然而,这一举动或将危及人类基因库与自然的生物世界,甚至有可能直接毁灭人类的未来。没有疾病的世界,人类就能获得幸福吗?这是另一个思考疾病的角度。
当我们面对疾病时,第一直觉总是想要去铲除它。但“消灭疾病”的念头有时让我们遭受更多的痛苦。比如面对末期癌症病人时,有些家属不愿放弃,医院过度治疗以延长病患的生命,但带来的结果却是病人插着满身喉管,躺在病床上,在狼狈不堪中离开人世。比起消灭疾病本身,已无法救回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面或许更为重要。
面对疾病,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文态度。接下来,深港书评好书月榜将为你带来有关医疗健康的科学人文书单。
《不为所动:精神科医生写给高敏感人群的处世建议》
(美)朱迪斯·欧洛芙著
许恬宁著
中信出版集团
年8月
你是否很容易受他人影响?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对你来说都有无限含义,让你辗转反侧、坐立难安。
相较于生性钝感的人,敏感者的人生多出许多磨难。
本书作者是从医二十多年的精神科医生,出身于一个拥有二十五位医生的大家族,从小,她的医生长辈们就反复告诫她,人活在世上,要坚强一点,脸皮厚一点。
可惜,她生来就性格敏感,并为此痛苦万分,从医后,她选择治疗的对象,就是和自己一样受困于“敏感”的人。这类人群感受过于灵敏,甚至有些极端,没有能力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墙,也因此经常被外界排山倒海的刺激压垮。很多时候,这个世界粗鲁、傲慢、无情,以鄙夷的态度对待心思细腻的人,并让他们备感屈辱。
本书献给高敏感族群,协助大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天赋,同时学会控制敏感度,懂得果断地设立边界,不被那些“能量吸血鬼”利用,给自己的心筑一道坚实的篱笆,让内心变得强大,拒绝不相干的人任意滋扰。
《人类还有未来吗》
何怀宏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8月
人脑不断植入芯片,或能成为长生不老的超人,但我们还会有属人的丰沛感受和无限创意吗?人工智能给世界带来巨大便利,但会不会某一天越过奇点转而操控、替代并加害人类?基因编辑生殖细胞,或能治疗许多疾病,但会不会危及人类基因库与自然的生物世界?凡此种种,对人类来说,到底是福音还是噩耗?
始于惊奇,终于敬畏。伦理学家、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从底线伦理和中西传统文化智慧的角度考察了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与我们的现实关系,并提出了预防性的道德与法律规范设想。高科技的种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何以为人,何以为物,人曾何为,人将何为?!
《希望与恐惧之间:一部关于疫苗和人类免疫的历史》
(美)迈克尔·金奇著
金烨译
中信出版·鹦鹉螺
年9月
疫苗这一伟大的医学发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牛痘疫苗根除了仅在20世纪就杀死了3亿人的天花;白喉疫苗拯救了超过万人的生命;麻腮风三联疫苗(针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每年挽救上百万人的性命,截止年累计拯救超过1.2亿人。面对瘟疫(传染病)这种波及范围广且不断升级的挑战,疫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拯救了无数生命,给我们带来了预防致命疾病、健康生存的希望。
在过去的十年中,传染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因为人们开始质疑疫苗的效用和接种的必要性。这种对疫苗接种的忽视或抵制情绪之下埋藏的恐惧,常常能与新疫苗带来的希望相抗衡,危及公共安全。过去百年间,最大的医学谎言:百白破疫苗导致自闭症,则在被科学界无数次证伪之后,仍然广为流传。反疫苗潮流,不仅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它已经将整个西方现代社会推向群体免疫失效的边缘。
《自愈之路:开创癌症免疫疗法的科学家们》
(美)尼尔·卡纳万著
贾颋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8月
免疫学是一把钥匙。正是我们了解了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调控免疫反应来克服癌症,防范传染,我们才开启了这自愈之路。我们治疗癌症的方式将由此改变。医生将不再直接使用药物来攻击肿瘤,而是先用药物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
本书所访谈的25位生命科学研究者,包括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都是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先驱。科研创新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宽敞笔直。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同样苦恼不堪,但也在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日以继夜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直到醍醐灌顶的那一刻。
《看见你的记忆》
云际著
紫云传媒·台海出版社
年8月
在不远的未来,人类成立了智力研究院解码人类大脑的记忆信息,院长、数学家王洛基联合脑外科医生于世非和心理咨询师安以睿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他们既帮助刑侦人员侦破各类案件,也帮人找寻失散的亲人,而于世非甚至还利用这项技术开展人体脑信息移植实验……
《见证生命,见证爱》
路桂军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9月
中国安宁疗护旗手、中国疼痛领域专家、医学人文学者路桂军医生首次分享自己21年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述说动机来自21年在临床一线所触碰的每一个真实可感的生命故事。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一线接触的病患案例讲起,探讨疼痛、安宁疗护、生命与死亡、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哀伤抚慰的作用,以及生命教育等诸多问题。他基于一名疼痛科医生对生命的认识和反思,提出了“四道人生——道爱、道谢、道歉、道别”应该成为每一位中国人、每一个中国家庭面对死亡的智慧。
《战疫:传染病能否根除?》
(美)南希·丽斯·斯特潘著
郭骏赵谊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8月
本书讲述了一段全球公共卫生行动的历史,介绍了人类自现代社会以来的数次根除(eradication)传染病行动。“公共卫生”是一项集医学、政治、伦理学和文化心理为一体的综合行动,在健康权愈发被视为一种公民基本权利的今天,本书讨论的是否应该彻底消灭大型传染病的问题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根除传染病行动就像一张国情晴雨表,时时反映着开展行动的目标国家政治局势,经济实力、政府执政能力和民生水平的情况。书中所记录的根除行动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其中伴随着大国外交的政治较量、民主与独裁的博弈,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也可说是另一个角度的世界当代史。
《是我把你蠢哭了吗》
(英)迪安·博内特著
朱机译
后浪·福建教育出版社
年9月
人们往往以为大脑是聪慧和进步的演化产物。然而在神经科学家迪安·博内特眼里,大脑却是一个充满BUG的器官,它经常混乱无序又容易犯错。在《是我把你蠢哭了吗》一书中,作者迪安·博内特全面戳破大脑的聪明假象,无情揭露大脑的奇葩属性,往往是大脑这个被誉为最聪明的器官,引导我们做出了不少“蠢事”。
《人体简史:你的身体30亿岁了》
(英)比尔·布莱森著
闾佳译
读客文化·文汇出版社
年6月
从30亿年前漂浮在浅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制造你身体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甚至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经历了漫长的30亿年,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你:
你是唯一有下巴的动物;是唯一会因为情感而流泪的生物;也是唯一把空气和食物送往同一条通道的哺乳动物。你的眉脊不再向前凸起,取而代之的是风度翩翩的小眉毛;你的身体保有在树上睡觉的记忆,所以你在床上睡觉也不会掉下来;你的大脑比一万年前小了很多,但它30秒处理的信息比哈勃望远镜30年的还多;你的拇指比黑猩猩多了三块小肌肉,所以你能更有力地抓握工具,从而创造出伟大的人类文明……
然而,30亿年进化的结果并不全是好的,今天我们的很多痛苦也都跟这个漫长历程有关:
直立行走让我们常年承受背痛和膝盖痛之苦;为了行动更方便,我们的骨盆变小,成了自然界中分娩最痛苦的生物;人类进化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所以我们面对病毒永远手足无措;癌症更是进化的代价,因为没有细胞的变异,我们就永远不会得癌症……
《未来生活简史》
(以色列)罗伊·泽扎纳著
寇莹莹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年7月
正在发生的三场科技革命将改变人类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甚至在未来重新定义人类。它们分别是:
个性化制造革命:个人掌握设计和制造各种材料和物品的能力。
智能革命:计算机开始模仿人类的部分语言和思维能力,人类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
生物革命:人类赢得了对其他物种及自身的生物控制力,并开始施加影响,让世界变得更健康、更睿智、更美好。
本书预测三场科技革命在未来生活场景的应用,以及它们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人类又该持怎样的价值观对待和利用科技赋予我们的力量,和平、包容、对话的方式是否能带领人类走向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