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古画中的婴戏穿越千年的可爱淘气与天真
TUhjnbcbe - 2024/12/20 22:13: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http://www.xxzywj.com/

“婴戏”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题材,

从唐宋到元明清时期,孩童们的可爱淘气、天真烂漫无不是画家笔端的灵感。“

婴戏图”

既体现了人们自古至今对孩童的无限关爱与期望,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婴戏花、婴戏球、婴戏水、荡船、钓鱼、放爆竹、蹴鞠、放风筝、捉迷藏、对弈、习武、攀枝娃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庭院婴戏、郊外婴戏、傀儡戏、婴孩读书、十六子、百子、五子登科等情境,被一代又一代的画家所描绘。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就从苏汉臣、李嵩、金廷标等古代画家的“婴戏图”中,解析并分享孩子们在游戏、玩耍中的快乐。

儿童生性活泼好奇,在他们的眼里,每样事物都新奇有趣,都想要探索、尝试。而游戏、玩具不仅能启发心智,也能锻练强健的体魄,是他们用以探索世界的工具。儿童在嬉戏中,生动活泼的姿态,专注喜悦的表情,稚拙可爱的模样,不只让人心生怜爱,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是画家喜好的题材。

《冬日婴戏图》(传)宋苏汉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庭戏婴图》(传)宋苏汉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把表现孩童的绘画取名为“婴戏图”。画面上的儿童或玩耍,或嬉戏,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美满。这些“婴戏图”体现了人们自古至今对孩童的无限关爱与期望,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

早期之“婴戏”题材多为人物画的陪衬角色﹐唐宋时“婴戏”已经成为很成熟的绘画题材。而画婴孩又有相当的困难度﹐不仅要能画出他们幼小稚嫩的身形,晶莹剔透的肤色,骄憨天真的神态,而且在形貌上还需分别年龄的大小,掌握儿童的纯真自然,因此画史着录中以画婴孩见长的画家并不多见。唐朝有张萱(活动于八世纪)与周昉(活动于八世纪末),以精于仕女画与婴戏图而知名于当时。宋朝绘画以写实为主流,北宋末年的刘宗道与杜孩儿(活动于十二世纪初)也因画婴戏而名噪一时,可惜皆无作品流传。两宋之际,以苏汉臣(活动于十二世纪)与李嵩(活动于-)为婴孩画的代表性人物,其中又以苏汉臣最受推崇。评者论其婴戏图云:“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正因苏汉臣在婴戏画的杰出成就,如《秋庭戏婴图》、《婴儿群舞图》、《萱草婴儿图》等。这些苏汉臣的“婴戏图”倍受推崇,后世托名的作品甚多。另外还有诸如李嵩的《市担婴戏图》、苏焯的《端阳婴戏图》的“婴戏图”,都把婴戏花、婴戏球、婴戏海水、荡船、钓鱼、放爆竹、蹴鞠等儿童嬉戏玩耍之生活画面表现地淋漓尽致。

南宋刘松年作有《傀儡婴戏图》,描绘四个孩子在模仿傀儡戏的场景。假山围栏、蝶穿牡丹的背景下,一个孩子在幕后操纵着木偶,前面两个孩子饶有兴趣地充当观众,旁边一个则敲打乐器,煞有介事。孩子的形象十分逗人喜爱。

《端阳戏婴》宋苏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傀儡婴戏图》南宋刘松年

傀儡戏在中国由来已久,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土傀儡和木傀儡。演傀儡戏,主要是为了驱鬼。北宋时期傀儡戏有了广泛发展,种类较多,除了杖头傀儡和悬丝傀儡,还有独特的水傀儡和肉傀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蕉石婴戏图》(宋·佚名)描绘的就是杖头傀儡戏的表演。张开的布幕上,一个木偶出现在上端,引起几个孩子的莫大兴趣。无疑,正是勾栏瓦舍中的演出,引发了孩子们的摹仿游戏。现藏波士顿美术馆的《荷亭婴戏图》,描绘七个孩子在凉亭外场地演戏。一个戴着面具,一个带着纱冠,其余的敲打鼓钹乐器。或许是孩子们的欢乐喧闹打破了凉亭的宁静,少妇担心吵醒正在酣睡的婴儿,向他们挥手示意。整个画面显得无比生动。

《蕉石婴戏图》宋·佚名故宫博物院藏

《百子图》宋佚名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白字戏春图》北宋苏汉臣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百子图》团扇,画在精良的绢上,经历近千年岁月,仍保存完好。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戏剧史家发表题为《南宋百子杂剧图考释》的文章,对团扇绢画的年代、内容进行考察。他看重的正是戏剧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证据。《百子图》中描绘的一百个儿童,在一片广阔的场地上,分六组进行表演,每一组都可分成外围的乐队、中心的演员以及穿插其中的龙套,错落有致。他们身穿不同服饰,扮演各种角色。有的戴髯口假须,有的戴面具头套,有的脸上涂抹粉彩,也有的操持着乐器,这画面足以让人感受孩子们的无限欢愉。与此同时,也让人领略当时民间百戏的演出,正走向繁盛。

《冬日婴戏图》局部

《婴戏图页》宋苏汉臣天津市博物館藏

冷枚的《百子图》局部

冷枚的《百子图》局部

除了婴戏里面“戏”,婴戏图里面还有表现孩童们挑逗小动物的场景。苏汉臣的《冬庭婴戏》中,两位小朋友在挥舞旗帜,用孔雀羽毛来吸引小猫的注意力。天津博物馆所藏苏汉臣的《婴戏图》中描绘的是一个孩子在捉蝶,而在冷枚的《百子图》则有小孩子们逗鸟、逗蛤蟆,在南宋苏焯的《端阳婴戏图》,甚至描绘了孩子们提着癞蛤蟆吓唬别人的场景。

《秋庭戏婴图》局部

《婴戏图》宋苏汉臣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长春百子图》北宋苏汉臣

《蕉阴击球图》北宋苏汉臣

《群婴斗草图》局部清金廷标

《婴戏图》中有一类场景,最为体现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即文斗与武斗。文斗是大家一起做游戏,武斗则是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争执,为了某些玩具而大打出手。这类看似普通的举动,却被古代画家详实细致地记录了下来。

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苏汉臣的《婴戏图》都描绘了孩子们在庭院中玩一种叫做“推枣磨”的玩具,而这种玩具直到现在还存在。如山东省的地方上流传着“黑狗追黄狗,捉住咬一口”的俗语,就是用以形容这种玩具。殊不知,支架上的二者永远追不到彼此。这恰恰让孩子们兴奋一整天!竹林中读画(苏汉臣《长春百子图》),芭蕉下打球(苏汉臣《蕉阴击球图》),老树下斗草(金廷标《群婴斗草图》)等等也都是孩子们文斗的体现。

《秋庭婴戏图》宋陈宗训

《小庭婴戏图》宋佚名

然而正是因为孩子们对这些玩具的迷恋,才引来了“大打出手”的武斗。有的为了一件兵器玩具而各不相让,如宋陈宗训的《秋庭婴戏图》;有的为了桌上的玩具厮打混战,如宋佚名的《小庭婴戏图》、明人仿周文矩的《婴戏图》;还有的甚至为了一根小草而据理力争,如清代金廷标的《斗草图》。

《婴戏图》(传)周文矩明人画

《群婴斗草图》局部清金廷标

说到明清时期的“婴戏图”,尤其是明代至清早期。这一时期的“婴戏图”动作较为夸张,动感强烈,整幅画面俏皮淘气,举手投足无不似胡人跳舞,从画中能鉴赏出契丹人或匈奴人能歌善舞的场面,有极强的美感和浪漫主义气息。常见题材有放风筝、捉迷藏、对弈、蹴鞠、习武、攀枝娃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庭院婴戏、郊外婴戏、傀儡戏、婴孩读书、十六子、百子、五子登科等。清中期以后,画面趋于写真务实,动态平和,动作呆板,虽五官清晰,却无孩童特有的顽皮机灵。

与绘画同步,如此俏皮可爱的婴戏图还大量使用在瓷器、玉雕、木刻、刺绣等作装饰图案。因此,这无不反映了人们自古至今对孩童的无限关爱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灌佛戏婴图轴》宋苏汉臣

《狸奴婴戏图》宋佚名

《婴戏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画中的婴戏穿越千年的可爱淘气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