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余世存汉字的时代演变与生机孔夫子旧书网
TUhjnbcbe - 2024/10/19 18:32:00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z-aj.com/shenghuo/20220927/3556.html

汉字的意义并非经久不变

今人多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以下简称“《字课图说》”)当做识字书或蒙学教材,以为这只是给孩子和老师们看的,今人读它也只是在众多的汉字书里聊备一格。但事实上《字课图说》不只是识字读本,还是一套小型简明的百科全书。

对《字课图说》的阅读也不一样,有的人读得快,三五天即通读一遍;有的人读得慢,两三个小时只读了十几页。

独家

(共六签名+六钤印)余世存胡赳赳毛笔双签名+双钤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精讲复刻版》(内另附双签名+双钤印本《汉字百讲》和《中国字说》)

跟“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幼学琼林》等传统的蒙学教材不同,《字课图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的读者读这部《字课图说》,印象深刻的是,前人对汉字的认知跟古人和当代人对汉字的认知都不大一样。汉字的意义并非经久不变,而有着时代的变迁。

《字课图说》编著者们认为所选的三千多字,“皆世俗所通行,及书牍所习见者。”但我们今人读来,会发现一百年前的通行汉字有不少已经生僻化、边缘化了。比如有关车马一类的字中,“毂”“轺”“辕”“鞅”“缰”“辔”等字,树木一类的字中,“枚”“樗”“栎”“槚”“枏”“箨”“篠”“筠”等字,都已经很少用了;甚至动字类中,“觐”“跸”“彀”“糴”“窆”“酖”“澣”等字,使用的频率也已经非常少了。

而本书书名,“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在我们看来非常常用,但居然有好几个字没有收进本书。有人感慨说,“毕竟是多年前编著的,一些内容过于陈旧,距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

▍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的蒙学教材不同,《字课图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事实上,与其指责《字课图说》的内容陈旧,不如把它当作一个时代客观的事实,以此认识汉字变迁的特征和意义。无论今天的师生或普通读者,应该把汉字的动态演进当作一个常识。明乎此,我们才能不妄自尊大,把时下流行的语文当作认知世界的标准。

清末民初的社会观念“活化石”

我们看《字课图说》选用的通行字在今天已不再通行,正如我们和《字课图说》的编者看《诗经》中的常用字一样,先秦时代通行的“寘”“蕡”“箦”“隰”“漙”“翿”“汜”等字,在后来也不再通行。

先秦时代活跃的很多字在我们今人看来已经死亡,比如给人印象深刻的各种马的名称,仅用毛色命名的马就有二十多种,“骊”(纯黑色的马)“骆”(黑鬃的白马)“骍”(赤黄色的马)“骝”(红身黑鬃的马)“騧”(黑嘴黄身马)“骐”(青黑色的马,或者白马有青黑色纹路)“骃”(毛色黑白相间的马,浅黑带有白色的杂毛马)“騵”(赤毛白腹的马)“骓”(毛色苍白相杂的马)“駓”(毛色黄白相杂的马)“驒”(有鳞状黑斑纹的青毛马)“驈”(黑马白胯)“駵”(黑鬣的赤马)“騢”(赤白色的杂毛马)“驔”(腿胫有白色长毛的马)“馵”(后左足为白色的马)……

▍“骊”“骆”“骍”“骝”“騧”“骐”“骃”“騵”“骓”“駓”“驒”“驈”“駵”“騢”“驔”“馵”……等等均是先秦时期人们指称不同的马的常用字

因此,正视时代的特征,正视前人和我们自身语言和思维的边界,应该是我们读这部《字课图说》正当而健康的态度。如果说《诗经》《尚书》《尔雅》《左传》等先秦经典中多有我们习焉不察而能接受的生僻字,那么《字课图说》离我们仅仅百年,就有如此多的生僻字,实在是需要我们认真考察的。

明乎此,我们才能平实地认识当代和自身,我们并非空前绝后享用文明福祉和消费、挥霍汉字的一代,“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如果说“三百千”中的汉字表征了汉唐宋明等上千年相对静态的生活观念,那么《字课图说》中的汉字则增加了清末以来国人的世界观。显然,当代汉字中的观念跟百年前汉字中的观念有非常大的差异。我们读《字课图说》中的国家名称就跟今天的国家名称有异,如“倭”“爱”“俾”“暹”等汉字也是国名,估计今人读来既一头雾水又不免饶有兴味。

是的,考察《字课图说》中的国际关系和国家观就相当有意义。如“亚”字条目下说,“全州人口约为七万四千六百万。开辟最早。夙以甲五洲。近百年俄雄于北。英竞于南。法据安南。德义亦觊觎其侧。喧宾夺主之势。骎骎盛矣。”如“欧”字条目下说,“民风坚毅。权势独雄。列强相持。莫敢先发。其尤强者。推俄英法德四国云。”如“美”字条目下说,“乾嘉以后各自建国。不复归欧洲统摄。然人民皆其苗裔。土著几荡然无存矣。”

《字课图说》时代的国情观有着我们中国人固有的情感投入,其中有对强者的感慨,如“倭”字条目下说,“昔为蕞尔之岛邦。今则骎骎乎强国矣。”如“俄”字条目下说,“康熙时略定亚洲地。来请通商。今其铁路。直通我东三省。用心殊险矣。”至于弱小国家,编者不无同情,甚至有联系自己国家的忧患,如“韩”字条目下说,“大权尽失。而民气又不克振拔。初无自全之术也。”“缅”字条目下说,“比来开筑铁路。辖境直接我滇疆。而西南自此多事矣。”如“印”字条目下说,“事由英人主持。印民则为奴隶矣。”

▍通过对地图、文字的体察,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当时人们是怎么理解国际关系与国家观念的

《字课图说》时代的国家认同也有意思,如“清”字条目下,“大清者。我朝有天下之号也。土地之广。亚于俄英。人民之众。冠于列国。统属之地。分二十二省。北为内外蒙古。西为青海西藏。物产殷阜。尤全球所艳称。”可以说,其中的“自信”和“国家认同”跃然纸上。
  

如何挖掘这座品类齐全的地矿

由此可见,《字课图说》作为小百科虽小,但“肝胆俱全”,值得今天的读者解剖。《字课图说》是一座品类齐全的地矿,有待读者挖掘。如前述,《字课图说》时代的国际视野就是一个好题目。

在我看来,《字课图说》时代的时空观同样值得梳理,其中有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如干支纪时,如今人已经陌生的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意识。编者在“东”字条目下说,“于时为春。”“西”字条目下说,“于时为秋。”“南”字条目下说,“于时为夏。”“北”字条目下说,“于时为冬。”

我个人近年研读传统时空观,在跟人分享古人的思想观念时,遇到了不少挑战。古人以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勿需论证的说法,在我们这些后人心中却是将信将疑的,在一些科学主义者眼里是可笑的。古人视为大道或公理性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却成了“假说”,我们不少人读到古人的这种时空观会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

当然,也会有不少读者读到一些条目备感亲切。如“秋”字条目下说,“百谷以初生为春。成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对节气知识稍有了解的人马上会想到立夏之后“小满”节气的三候,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这里的秋字就是指小麦成熟了。如此我们也能理解,《字课图说》时代或传统文化中的有些汉字,其内涵外延较之今天要丰富得多。

在我的印象中,《字课图说》可值得梳理的角度非常多,除了上述的国家观、时空观外,还有《字课图说》时代的建筑、《字课图说》时代的植物、《字课图说》时代的动物、《字课图说》时代的民生、《字课图说》时代的养生、《字课图说》时代的科技、《字课图说》时代的公民教育、《字课图说》时代的避讳字或敏感字(就是为了避皇帝讳而缺笔的字,初看那些缺胳膊断腿儿的字是错别字,再思之下就明白是敏感字)、《字课图说》时代的书牍字及其俗字……

如果把这座矿脉中的矿藏都挖掘出来,我相信,读者会对汉字和历史的演进有更清晰的认知。尤其值得一说的,《字课图说》中的字有编者们人生社会的常识,这比后来的“政治课”“公民教育”“爱国宣传口号”更有意义。比如“钞”字条目下说,“今中西并行。谓之钞票。惟限制不严则易滋流弊也。”如“镑”字条目下说,“英以十二夲士为一先令。二十先令为一镑。中国向外洋购件及他贷借诸款。皆以金镑计。故镑价盈虚伸缩之权。悉操自外人焉。”

结合原典阅读来温故知新

《字课图说》堪称一部近代正本清源的“说文解字”,它本身即有对汉字切入的角度,比如它按天文地理、山川河岳、民生日用、花鸟虫鱼等分类,对汉字进行系统梳理。很多我们今天日用的汉字,从最初的意义一步步转化引申出后来和当代的意义。

如“葛”字,本是一种野生草,“葛与瓜并为引蔓缠绕之草。故引申谓事之烦绕者曰纠葛。属之绵远者曰瓜葛。”如“针”字,古人以砭石为针,“引申之匡人之失曰针砭。”如“维”字,本是指车盖之丝,系物之绳,“引申为维系之维。又申之礼义廉耻谓之四维。”如“粲”字,本义指最白的米,“引申为好之称。如粲齿粲者是也。”如果读者能够对这些汉字原初的意义、引申的意义进行分类,既有趣味,又是对我们思维的训练。

前人读者多有此类读法,比如张舜徽先生说他儿时跟父亲读蒙学书,就用象形、形声、转注、会意等类别把《说文解字》中的汉字重新分类。

▍融汇现代西学精神的努力,使得《字课图说》对不少汉字的介绍多呈现其“工具理性”,偏离了传统汉字明心见性的“价值理性”

当然,《字课图说》时代的编者已经有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这使得对不少字的介绍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性”。比如开篇让不少人惊艳的“天”字,“腆平声。至高无上曰天。天地。青天。”“他前切。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愈远则愈薄。以风雨表测之。高千尺。气轻三十之一。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高万八千尺。轻二之一。高至二百余里而气尽。气尽则空。故曰天空。”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种融汇现代西学精神的努力,使得《字课图说》对不少汉字的介绍多呈现其“工具理性”,偏离了传统汉字明心见性的“价值理性”。作为原生文明文字,汉字堪称唯一活下来的“圣书”,它对世界的命名、认知,有着全息一体的特征,每一个原生汉字都“伏藏”了足够的信息供后人挖掘,从先人到今天的我们都在参与对汉字富矿的挖掘。这一“圣书”因为科学和现代意识而工具化,但我们当明白,“圣书”本身具足信息能量,足够我们置身其中,歌于斯,哭于斯,安顿于斯。

比如“天”字在六书中是会意字,“颠也”,本义是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是一个脑袋被着重画出的小人,本义为“头”,后引申为“天”(因为两者都是至高无上的)。这个本义远比《字课图说》中对天的介绍要丰富,要耐人寻味得多。先人对“天”字的挖掘极为多样,如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如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此,今天的读者在读《字课图说》时,还有一个阅读角度,就是联想原典中的例证,这是一个动手动脚的角度,就是用中华原典来做书中字的例句。那些让我们看来美好的汉字,它们在《诗经》《易经》《书经》《论语》《道德经》等书中是怎么呈现的。

以我的经验,这一读法是相当有趣的。它不仅让我们重温原典,温故知新,而且能让我们游于艺,寓教于乐,蒙以养正;最终能让我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仍在生成的传统文化

在《字课图说》以新的形式跟读者见面之际,我把个人的一些看法写下来跟读者分享。不可否认,汉字热、大语文热是当代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五、六年前,由胡赳赳重新发现的《字课图说》出版,参与、带动了这一文化热。自那时以来,《字课图说》出现了众多版本,受到读者的欢迎。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对《字课图说》或传统语文学习的隔膜,使得《字课图说》对当代精神、心智和思维的加持尚未见出实效。

▍余世存、胡赳赳专程在《字课图说》新版中增加了“中国字说”和“汉字百讲”等内容,以给读者提供汉字演变的常识和部分汉字的当代解释

有鉴于此,我们不揣简陋,在《字课图说》新版中增加了“中国字说”和“汉字百讲”等内容,以给读者提供汉字演变的常识和部分汉字的当代解释;我们愿意跟读者分享有关《字课图说》的阅读和汉字的学习方法。

必须承认,一百多年来我们社会出现了不少次传统热,但在道统象征、民族文化的人格象征等方面,恐怕只有我们当代这一次是最为匮乏的。幸运的是,前贤担忧的文化根本问题、体用问题和文化演进中的问题在今天多不成为问题,如于右任先生担忧毛笔的书写速度和效率低于硬笔的书写,如马一浮先生担忧典籍不易获得,如人们争论的中西体用、传统与现代体用,等等,在今天都成为了伪问题。我们今天阅读自家文化经典极为方便,我们今天重拾琴棋书画也不再觉得没有人生和社会的效率,传统文化的一切都向我们敞开,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跟传统之间能否建构有机的联系。

由于缺乏经典文化滋养的精神巨子们的示范,很多人把传统文化当作客观的、外在的、可怀疑或可资利用的;人们很少想到传统文化是仍在生成的,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归宿、认同,是能够安身立命的。这也是我们再三要向读者强调的一点,跟现代语文教育、包括《字课图说》在内的学习教育不同,传统文化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工具教育,更是一种价值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僵死的、书面上的,而是由历史上一个一个的人在示范,在身体力行,在激活。

《字课图说》的缘起和影响

《字课图说》在百年来的教材中已经堪称经典,在数千年的中国语文读本里,它也正由时间加冕其经典品性。但是,我们阅读《字课图说》,不仅只是学习一个一个的汉字,如前所说,我们还要知道无数原典中先哲的话语、故事、趣闻和道理。同样重要的,我们还应该知道,《字课图说》的编者刘树屏先生等人,以及《字课图说》的发起者、命名者叶澄衷先生,就是我们历史上兴废继绝、继往开来的一代仁者、志者。

阅读《字课图说》的人对刘树屏先生的名字不会陌生,是的,刘先生作为《字课图说》的主事者主持策划,确定编写体例,撰写凡例。可以说,进士出身的刘树屏先生虽为科举时代的大文化人,但他并不守旧,在编写过程中,他要求参与编写者尽力吸收西方教科书的形式,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兼容并包。在《字课图说》的编写作者中,既有如蔡元培、章梫等“宿学通儒”,又有沈颐、严保诚、夏清贻、姚明辉等年轻新秀。章梫先生总揽《字课图说》的编纂事务,蔡元培先生负责全书定稿,书法家唐驼先生缮写课本,吴子城先生专事绘图。刘树屏先生强调,“是书专为小学堂训蒙而作,故词尚浅近,一切深文奥义不及焉”,对于难字难义,“不特艰于讲解,且恐阻窒其性灵也”。

刘树屏先生主编的《字课图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轰动,当年重印多次。一年后的年,除已经出版的十来个版次外,市场上还出现了很多翻印的版本。政府公告也称赞说,“据澄衷学堂禀,窃维振兴教育,首重国文学习,学习国文,必先认字。澄衷学堂编辑字课图说一书,延聘通儒,精心考订,选字注句斟酌,完善缮楷绘图,皆出名手。”《字课图说》在正式出版一年后,被认定为学校的正式用书,成为课本。据说,当时的醇亲王曾到上海视察澄衷蒙学堂,醇亲王翻看到此书,“称善者久之”。

茅盾、黄裳、梁漱溟、胡适等现代文化名人在回忆自己的蒙学生活时,都提起过《字课图说》,可见《字课图说》对一个时代的影响。令人伤感的是,《字课图说》乃至澄衷蒙学堂的“开花结实”并不为其创始者叶澄衷先生所知。但对叶澄衷先生来说,他并不遗憾,因为他发愿兴学,《字课图说》等等只是其应有之义。

“做人当如叶澄衷”

叶澄衷先生是近代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叶澄衷先生原名叶成忠,出身贫寒,为人诚信宽厚,十几岁做小贩打工时,他捡到洋人的装着生意单据、钱钞的公文包,在原地等待,最后将公文包还给了那个洋人。在《清史稿·孝义传》中,如此重重地为叶澄衷记下一笔:“西人有遗革囊路侧者,成忠守伺而还之,酬以金不受,乃为之延誉,多购其物,因渐有积蓄。”

叶澄衷先生是与胡雪岩齐名的富商,虽然今人多知胡雪岩而少知叶澄衷。跟其他富商有所不同的是,叶衷澄发家致富后仍热心于社会公益,他在家乡设立了树德堂、忠孝堂、牛痘局、救火会等,抚恤孤寡,急人所急,深得人望。当时宁波地方就有顺口溜说,“依澄衷,不忧穷。”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叶澄衷先生虽然少时失学,但他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他曾经感叹,“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临终前,即年,叶先生在上海捐置土地30余亩,并以10万两银兴建澄衷蒙学堂。是年10月快要落成时,叶先生病故,遗命对学校事须有久远规划,其子又捐款10多万两继办。叶先生挑选任命的刘树屏先生相当出色地实现了他的心愿,刘树屏先生订立了《澄衷蒙学堂章程》,确立了澄衷蒙学堂的规章制度,强调学堂“以开发性灵为第一义”,“即或秉质不齐,亦宜循循善诱,不必过事束缚,以窒性灵”。

叶澄衷先生没有看到澄衷蒙学堂的落成,刘树屏先生撰写了《澄衷蒙学堂落成记》,详述学堂兴建的缘起与规模,鼓励大家“相与淬厉奋发,以无负乎君之所期”。此记由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书写,刻碑于学堂。刘先生还承叶澄衷生前旨意为其代拟了一副对联:“昔以孤幼旅寓申江,自伤老大无成,有类夜行须炳烛;今为童蒙特开讲舍,所望髻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阴。”刻于学堂内,以此彰显叶澄衷先生办学的用心。

刘树屏是澄衷蒙学堂的首任校长,可以说他出色地完成了叶澄衷先生的心愿。在他之后,蔡元培先生长校,我们由此可知,蔡元培后来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思想行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刘树屏先生等人已经为其导夫先路。澄衷蒙学堂先后有黄培炎、陶行知、陈鹤琴、章太炎、李公朴、马寅初、林语堂、夏丏尊等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仁人志士来学校任教。有人统计过,澄衷学校前后培养过四万名学生,其中有丰子恺、钱君匋、陈虞孙、胡适、竺可桢、袁牧之等一大批大师级人物。可见,清末民初中国现代大学起点即高标的成绩并非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蒙学堂等中小学教育打下了基础。

*文中图片与图说均为编者所拟,文章内容略有删减,本公号经浙江人民出版社授权刊发,以飨读者。

★年新修订版

★学者余世存胡赳赳首次通力合作

★胡适、丰子恺、茅盾、梁漱溟等一代精英的启蒙读本

★许倬云刘梦溪流沙河钱理群周国平陈丹青朱永新许知远冯唐黄磊李健诚挚推荐

★“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张志奇精心设计

★一部真正的识字字典,一部兼容并蓄的百科全书

★全新修复个汉字、幅插图,订正原版讹误余处

★随书附赠余世存、胡赳赳新作《中国字说》和《汉字百讲》

★随书附赠《汉语拼音检字表》

内容简介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年,全书四卷共八册,选取汉字个,绘制插图幅。编者把西方的科技知识融入传统的中国蒙学教育之中,并按照天文地理、山川河岳、花鸟虫鱼等分类,对汉字进行了系统梳理,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文化字典。本书出版以后,迅速成为全国通行的小学教材,几十年间风行海内,成为胡适、丰子恺、梁漱溟等一代精英的启蒙教材。同时,还影响了《共和国教科书》(年)《国民字课图说》(年)的编写,可谓近现代中国语文课本的典范。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原版编辑也有不尽完善之处,本书存在线条及文字不清晰、页码错误、缺笔、错字、前后页码标记不一致等种种讹误数百处,此次修复一一加以核实、更正。

它是迄今为止最为精良的一个修复版本,余世存、胡赳赳和修图师等人以此为志业,方有这样的成果;不仅有导读,而且将导读延展为两本书的精讲——《汉字百讲》和《中国字说》,补充了现有语文教育的某些不足。这也是胡赳赳和余世存先生的首次通力合作。

这套书的设计,确乎是将经典进行“复刻”,既葆有经典的神髓,又有设计的美感,我们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新中式”,恰恰相反,那是经典在个体身上的复活和生发。

作者简介

余世存

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科学时报》助理总编辑。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已出版作品:《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非常道:—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家世》《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立人三部曲》《东方圣典》(合编)《先知中国: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伟大智者》《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微观国学》《节日之书:余世存说中国传统节日》等。

胡赳赳

《赳赳说字》主讲人,曾任《新周刊》总主笔,出版有随笔集、评论集、诗集等著作多种,现为多家机构文化顾问。家学渊源深厚,其曾祖父为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的学生、大儒马一浮的随侍弟子,伴传奇式的“复性书院”达十年之久。

年,主持修复出版了“百年语文第一书”——《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使之重见天日。近年来,致力于汉字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年任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学者,将汉字文化传播到北美地区。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世存汉字的时代演变与生机孔夫子旧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