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要慎重选用三类中药
TUhjnbcbe - 2024/7/30 23:18:00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在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对于苦寒与温燥药物的选用,我们必须持有慎重的态度。这是因为慢性肾炎的发病,往往与湿热之邪的缠绵不去,以及湿热对脾肾的损害息息相关。因此,在选用清利湿热的药物时,我们必须避免使用那些过于苦寒的药物,如黄芩、黄连、黄柏等。这些药物,尽管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但其苦寒之性,却有可能进一步损伤已经虚弱的脾肾,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在选用祛湿药物时,我们也应避免使用过于温燥的药物,如苍术、厚朴、半夏等。这些药物,尽管能够燥湿化痰,但其温燥之性,却有可能助热生火,进一步耗损患者的阴液和精气,使得病情更加复杂难治。因此,我们在治疗慢性肾炎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苦寒或温燥的药物,以防其伤害患者的脾肾,耗损其阴液精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保护患者的脾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慢性肾炎得到长期稳定的控制。慢性肾炎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其治疗过程往往需要耐心和时间。由于肾精亏损,阴阳两虚是该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补阳养阴成为了重要的治疗原则。然而,对于药物的选择,我们必须慎重考虑,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在补阳扶阳方面,虽然附子、肉桂等辛热峻烈的药物具有较好的温补作用,但使用时应谨慎。这是因为这些药物过于猛烈,容易损伤正气,导致“壮火食气”的现象。因此,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量使用这些药物,避免过度。

同样,在滋阴养阴方面,熟地黄、山茱萸、龟甲、鳖甲等滋腻厚味的药物也应慎用。这些药物虽然可以滋养阴液,但过量使用可能会产生“遏阳留邪”的副作用。因此,我们在选择这些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合理搭配,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总之,慢性肾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药物选择上保持谨慎和精准。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补阳养阴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患者的整体调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为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慎重选用收涩药,这是一门需要精细把控的艺术。收涩药,如桑螵蛸、金樱子等,以其酸涩之性,擅长于敛汗、固精、缩尿。这些药物的选用,对于久病体虚,或肾气不固的自汗、盗汗、遗尿、遗精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上,有些观点认为,慢性肾炎长期反复出现的“蛋白尿”,为人体的精微物质流失,而收涩药物可以减少或消除这种流失,仿佛桶漏水流,收涩即是补漏。

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收涩药的使用并非一概而论,必须慎重考虑。首先,病情的差异需要我们精准判断。对于慢性肾炎出现水肿,或水肿较为明显的情况,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水气不化。此时,健脾补肾、温阳化水的治疗策略更为适宜,可以标本兼顾,既消除水肿,又减少“蛋白”的流失。若不当或过量使用收涩药,可能会影响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导致“蛋白”难以减少,甚至加重水肿,这就好比关门留寇,反而加重病情。其次,疾病的阶段也需要我们仔细考虑。对于慢性肾脏病进入Ⅲ期、Ⅳ期、Ⅴ期的患者,病情已经进入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阶段。中医认为,此时的病机属于“清浊互混”“水精互混”,或“水毒蕴结”。在这个阶段,如果使用收涩药,可能会导致湿邪滞留,邪毒内蕴,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尿毒症。

最后,病因的不同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慢性肾炎若因湿热为患,导致脾肾损伤,水气不化,出现蛋白尿,治疗时应以清热利湿为主。若此时加用收涩药,可能会使湿热之邪更难祛除,犹如火上浇油,使病情更加复杂。

因此,慎重使用收涩药,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需要根据病情、疾病阶段和病因的差异,灵活选用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针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其关键在于理解其复杂的病理机制。无论是湿热留恋的实证,还是脾肾虚弱的虚证,其核心都是“清浊相干,水精互混”。这意味着在治疗过程中,实现“湿热分离”、“清浊分离”以及“水精分离”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病程的关键。在处理单纯性或无症状的蛋白尿时,我们必须慎重使用收涩药,例如金樱子、桑螵蛸、覆盆子、诃子、芡实、五味子、龙骨、牡蛎等。这是因为这些药物可能留湿敛邪,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同样,对于慢性肾炎导致的水肿明显的“水气病”,无论是“风水”、“皮水”、“正水”还是“石水”,收涩药都应被避免使用。然而,当慢性肾炎病情平稳或处于恢复期,临床无明显症状,尿蛋白检测指标较低或微量,且以脾肾两虚、水气不化为主要病机时,我们可以适当采用具有补益肾气与收敛涩精双重作用的药物,如山茱萸、益智仁等。但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谨慎行事,确保药物使用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相匹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要慎重选用三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