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糖尿病肾脏病袭击肥胖人士,不易察觉难治
TUhjnbcbe - 2024/5/20 20:04:00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一种以尿蛋白不断增长和肾功能逐步恶化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该病是典型的肾小球疾病。早期DKD仅表现出微量白蛋白尿,易被忽视,及时诊断与治疗是改善本病的最佳策略,否则肾脏功能会逐步减退甚至最终成为肾衰竭。

糖尿病患病群体中约有三分之一易好发肾脏微血管病变,国外相关文献显示,糖尿病肾脏疾病占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新患者的40%至50%。研究发现,近20年来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病人数正在持续性升高。本病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临床发病机制并不单纯,涉及肾脏血流动力学、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目前也在不断研究进展中。

其早期诊断缺乏精准的特异性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这些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不能及时反应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肾损害的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仍然是现阶段DKD早期预测的“金标准”。基于以上,糖尿病肾脏疾病应从规范的综合治疗入手,除了健全生活方式,加强血糖、血脂、血压调节外,控制蛋白尿是保护肾脏的关键。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类药物,通过改善肾小球的压力,降低尿蛋白水平,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然而西药的副作用仍不可忽视,如咳嗽、血肌酐升高等,导致病人被迫停药,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加重,越来越多患者在心理及生活上受本病的影响遭到沉重的打击。我国中医药汲取丰厚的历史经验,为诊治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提供独具特色的方法,拥有一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将患者视为有机的整体,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对疾病分型归类,根据证型确定治疗方药,促进机体状况的改善。采用中药联合西药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病人易于接受且依从性较好。

一、西医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认识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病率在逐年升高,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40%罹患此病。DKD易增加高血压、高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病情复杂,病程长,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糖尿病肾脏疾病与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可能性密切相关。

一旦疾病到了终末期需要诸如各种形式的透析或是肾脏移植以行替代治疗,极高的治疗费用将成为人们生活支出的巨大负担。因此,早期DK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受重视。及早发现本病并采取诊治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的衰退,减缓患者疾病的发展进程,对减少不良结局十分关键。

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的特点是一段较长的无症状期,没有明显的临床体征和肾病症状,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即多数尿液中已出现少量白蛋白,称为微量白蛋白尿,这也是目前被公认的DKD发展的最早生物标志。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详细发病机制尚不是很明确。遗传、糖脂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被公认是关键成因,然而许多研究证据表示,免疫反应、炎症状态等亦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多种复杂的机制还在研究中,有些尚缺乏足够的证据。在上述诸多因素之下,肾小球最终出现硬化,而产生蛋白尿。

长久以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性研究,在认识和治疗早期DKD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据KDIGO及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肾脏病的相关指南,糖尿病肾脏疾病采用GFR联合尿蛋白水平的方式进行分期。DKD前期的患者基本没有临床症状,此时须控制低蛋白饮食,控制基础慢性病,定期密切监测肾脏实验室指标。

对于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期,在这一期尿液检查有持续的微量白蛋白出现,此时肾小球滤过率大致是正常或轻度下降,是扭转肾脏病变的关键期。随后尿液中开始表现出大量白蛋白尿,日久病情控制不佳就会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期。要使肾衰竭不发生或延缓其发展,我们必须在早期DKD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主张实施综合的治疗策略来应对早期DKD,以防止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肾损伤的长期破坏性后果。治疗的目的是减慢肾损害的进展和控制相关并发症,具体以控制危险因素,保护肾脏和降尿蛋白为主。其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习惯、膳食蛋白量、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遗传易感性几方面。

首先必须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合适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同时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定期锻炼,优化饮食和戒烟,然后是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控制早期微量蛋白尿水平,保护肾功能。西医有效的治疗方法较少,其中ACEI和ARB类药物均已被证明能够降低患者的肾脏病进展。

二、关于缬沙坦胶囊

缬沙坦胶囊具有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作用,由于它的拮抗作用可以使血压降低,起到降压的功效,适合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这也是其临床应用的主要作用。然而在肾脏疾病的治疗中,它不仅能放松血管,促进水和钠的排泄,达到降压的目的,更关键的是它还能从早期改变肾小球的高滤过性,对肾小球毛细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有效防止肾间质纤维化损伤,有助于降低尿蛋白排泄率。一些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表明,运用ARB类药物能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产生以降低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并可能给肾功能带来额外的好处。

恢复尿蛋白值正常是阻止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治疗办法,缬沙坦胶囊可以缓解糖尿病引起的足细胞损害、改善肾脏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而有效降低尿蛋白水平,抑制肾小球硬化的进一步加重。口服缬沙坦胶囊的主要给药剂量为每天80mg或mg且本品吸收起来较为迅速,最大吸收时间为2~4小时,同时与ACEI相比,干咳发生率明显降低。

三、中药单方

糖尿病肾脏疾病究其根源是由糖尿病日久,迁延不愈引起的,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程较长,早期临床症状主要以尿浊最为多见,病因病机则以脾肾气虚最为关键,此时病位在脾肾。结合以上,确立了益气健脾,补肾化浊的治疗原则,选由生黄芪、酒萸肉、杜仲、茯苓、麸炒白术、芡实等组成。

生黄芪甘温质柔和,补脾益气;酒萸肉酸涩微温,补肾益精,收敛固涩;杜仲性甘温,补肾固肾,三药并用,补中气,培肾元,合为君药。茯苓、麸炒白术健脾益气;芡实,金樱子肉益脾补肾、收敛固精,以上同为臣药,增强君药补益脾肾,固摄精微之功。

煅龙骨、煅牡蛎收敛固涩,两药共为佐助;黄柏、白茅根益肾燥湿祛浊,二者同用兼制补药之热性,为佐制。全方诸药相合,重于补虚,兼以收敛化浊,各司其职,共奏良效。

四、补肾消浊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影响

依据结果分析,治疗组CysC、β2-MG这两项在治疗前后组内的对比中有好转(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以证明其疗效优于对照组。血清CysC、β2-MG以及hs-CRP对于提高早期DKD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且方中酒萸肉、杜仲、黄柏、白茅根、茯苓,均具有抑制氧化应激,改善炎症状态。

延缓肾损害等功能,但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补肾消浊颗粒对于纠正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异常血清CysC、β2-MG以及hs-CRP未体现出优势。考虑可能与试验指标敏感度欠低以及试验周期较短有关,可进行进一步相关研究已明确效果。

五、补肾消浊颗粒对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长期高血糖会造成肾脏微血管并发症,血管逐渐硬化,肾小球及肾小管发生损伤,早期DKD患者,严格注重血糖管理以减轻肾脏负担,是预防疾病发展的首要任务。本研究经检验证明,两组在治疗后,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均有所下降(P0.05),且试验显示使用补肾消浊颗粒的治疗组降糖效果更好(P0.05)。

考虑两组患者都接受了规范的基础降糖治疗,所以两组均起到了不错的血糖控制的疗效,而且也显示出补肾消浊颗粒明确的降糖作用。这可能与方中黄芪、白术、芡实可以缓解胰岛功能,调节血糖密切相关。在肾脏疾病的防治中,调节血脂正常十分重要。

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血脂一旦异常,就会在肾脏沉积下来,加速肾损伤的同时还会阻碍肾脏的血液循环,有效的调脂治疗,对于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意义重大。依据结果分析,经治疗治疗组的血脂三项较前均好转(P0.05),但只有TG、TC两项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明两组对异常血脂均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考虑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中都进行了相关的调脂治疗,所以治疗后血脂水平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在降低TG、TC两方面体现出补肾消浊颗粒的独特优势。据现代药理研究,补肾消浊颗粒中白术、金樱子、白茅根、煅龙骨及煅牡蛎等在血脂调节方面有明确功效。

总结

补肾消浊颗粒联合基础治疗及缬沙坦胶囊可有效控制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升高的尿蛋白、血糖及血脂水平,抑制肾损伤发展。补肾消浊颗粒联合基础治疗及缬沙坦胶囊治疗脾肾气虚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能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肾脏病袭击肥胖人士,不易察觉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