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时值深秋,大地金黄。在黔南大地上,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荔波县瑶山乡高桥村美在生态宜居,高颜值环境带来了美丽经济,旅游业让村民生活红火;
龙里县湾滩河镇走马村美在乡风文明,村民用山歌唱传唱新思想,用山歌融洽邻里关系,用山歌唱出新生活;
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通过坚持以群众为中心,扭住村民自治这个“关键”,充分发动村民主体作用,通过完善毛南族“议榔”制度,成立“乡贤会”和“事管委”等自治组织,村里的大小事情,大伙商议着办,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
这些令人向往的美好乡村背后是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黔南州乡村振兴发动“党建引擎”,跑出黔南乡村振兴加速度,建设更多更加美好的乡村。即日起,我们开设,与您分享黔南乡村振兴的温暖故事。
10月9日,罗甸县木引镇把坝村秋冬蔬菜集中育苗点,绿油油的菜苗生机勃勃,村民穿梭其间,挑选长势良好的菜苗准备移栽。“今年我们统一在这里育苗,现在来拿秧苗去田里移栽。”村民杨九妹一边忙着挑选长势良好油菜秧苗一边告诉记者。
在贵定县新巴镇乐邦村育苗基地内,一垄垄绿油油的山桐子苗已散开两叶,一棵棵树苗茁壮成长,绿意盎然。今年,新巴镇以发展山桐子种植为抓手,采用“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山桐子育苗基地,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在“地球绿宝石”荔波,大小七孔景区如画的风景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打卡,为景区周边农户直接提供就业岗位个,实现人均年收入2.5万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乡村在黔南处处可见。
近年来,黔南州乡村振兴局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黔南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州乡村振兴系统聚焦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以“五抓五强五示范”为抓手,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筑牢党建业务融合根基,促进党建和业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步提升。
今年6月,在全省年度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黔南州位列“好”等次;东西部协作考核综合评价州级和10个脱贫县均为“好”等次;年度市县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实绩评价指数”考核,黔南州位列全省9个市(州)第一名。
抓监测强基础,发展成果全面巩固
最近,驻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石板村的选调生杨牡丹有点忙,已经和村党支部书记潘永贤在村里走访了好几天了。“村里正在做旅游规划,不仅有农场、露营基地,还有我们的九阡酒一条街。我们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杨牡丹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如何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不仅是杨牡丹思考的事,也是黔南州乡村振兴局思考的事。
为此,该局健全防止返贫自上而下预警、自下而上申报机制,紧盯重点,精准确定监测对象,精准采取措施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目前88.31%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其余人员均已落实帮扶措施,返贫和新增贫困风险实现动态清零。持续抓好“3+1”保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和深度困难村集中攻坚行动,汇聚各方力量对7个重点县和60个深度困难村进行集中攻坚,脱贫基础稳定夯实,有力推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
抓产业强就业,群众收入持续提升
金秋十月蜜柚香。最近,平塘县掌布镇开花寨村的万蜜柚进入采摘期,果农们迎来了甜蜜的“丰收季”。“今年的柚子产量预计在万斤左右,产值约万元,户蜜柚种植户预计收户均增收7万元左右。”平塘县掌布镇开花寨村党支部书记冷世才说。
截至目前,掌布镇开花寨村种植各类水果面积达1.2万亩,饲养各类家禽家畜5万余只(尾),形成了蜜柚包装厂、饲料加工厂、猪沼肥果供应链等6个产业。“产业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底气。”冷世才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黔南州乡村振兴局始终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乡村发展的根本目的,重点从产业和就业寻求突破。在产业发展上,将衔接资金重点向产业倾斜,投入产业资金10.13亿元,占总资金的60.57%,切实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就业上,通过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劳务协作、优化公益岗位等措施,实现全州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46.55万人,脱贫群众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抓分类强示范,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自从我们这里被列为州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后,村里的苗族特色文化火了起来,村里不仅发展了斗牛、歌舞表演、苗绣等特色文化吸引游客,还多出了很多农家乐。乡村振兴,实在!”10月14日,福泉市仙桥乡大花水村麒麟山苗寨绣娘王月琴一边忙着手中的苗绣,一边告诉记者。
如何让不同的乡村各美其美?黔南在县级分类的基础上,将有农村人口行政村划分为引领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夯实基础村和移民安置社区四个类别,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黔南聚焦乡村特色基本内涵,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5个省级和32个州级示范点为“精品型”试点,梯次推进“精品型、示范型、普及型”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逐步齐备,乡村建设有新成效、农村面貌有新进展,群众精神风貌有新提升。
抓基础强提升,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走进惠水县雅水镇雅水村马安寨,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小洋房,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美丽漂亮的休闲花园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人居美景。
“村里的路好了,水通了,网络也好了,我们发展的基础就有了。现在村里搞种植的、搞养殖的、搞旅游的大有人在,家家户户的日子越过越舒坦。”雅水村村民李大富笑着说。
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要先行。黔南州乡村振兴局坚持贯彻绿色协调发展理念,顺势而发,守正创新,扎实推进新阶段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引领、保两洁、三提升、治七乱”行动,大力实施村庄清洁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条件和水平。如今的黔南大地,村庄更美,环境更优,群众更幸福。
抓文明强治理,乡风文明遍地开花
走进全国文明村龙里县湾滩河镇走马村,蜿蜒的湾滩河水从村中潺潺流过,村中的美景倒映在水中。村民柏沁君每天都会在村里的乡村文化礼堂去看看。“在这里,我们可以学政策、唱山歌、看电影、看书、跳舞,文化活动丰富得很,村民相处也融洽,其他村的人都羡慕我们。”柏沁君说。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黔南州乡村振兴局深入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大力革除陈规陋习,典型评选树新风,厚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积极开展政策法规解读、职业道德教育、普法宣传教育,行政村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县、乡镇党委抓农村基层治理责任清单,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体系,深化“组管委”“事管委”、村(寨)规民约等自治实践,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自治格局。
抓机制强责任,工作合力全面激活
最近,贵州汇通山地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州政协委员、独山县基长镇乡贤会会长王廷英和村里的群众忙着管理基地种植的多亩金樱子。
年,王廷英决心发展山地农业,承包了阳地村亩的荒坡,陆续种下桃树、樱桃、食用玫瑰等多种作物,并套养跑山鸡、蜜蜂等,带动了当地80余名群众就业。“我是乡贤会会长,就要带头做事,帮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廷英说。
在黔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列,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黔南州乡村振兴系统主动履行各级党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职责,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参谋部、作战部、督导队和尖刀连作用,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决策、责任、政策、组织、动员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县、乡、村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责任,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积极发挥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以及民营企业、乡贤会等社会力量作用,全面激活工作合力,携手推进乡村振兴。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新的起点,新的使命,奋斗的号角早已响彻黔南大地。
黔南州乡村振兴系统将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继续保持干事创业的锐气、锤炼攻坚克难的勇气、增强善打硬仗的底气,持续夯实脱贫基础,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强化示范引领,推动试点建设见实效;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基础设施大改善;抓实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治理效能大提升;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奋斗、铿锵前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编辑卢泰铭
二审莫宇
三审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