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味奇妙的中药,不仅祛暑湿除口臭,还助
TUhjnbcbe - 2023/10/30 17:44:00

人们都觉得香味好闻,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古时候香料之中,有一个著名的五香。在南北朝时期的梁孝元帝萧绎所著的《金楼子》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根是旃檀,节是沉香,花是鸡舌,叶是藿香,胶是熏陆”,这就是最早关于五香的记载;而之后,很多典籍逐渐将藿香与沉香、熏陆香、鸡舌香、詹糖香和枫香列于同条,合称六香,直到宋代掌禹锡的《嘉祐本草》亦作合条记载。

从古代典籍中可以得知,无论是五香,还是六香,藿香、沉香、薰陆香、鸡舌香一直位列其中。不过对于藿香、沉香、薰陆香、鸡舌香这四种,可能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藿香。倒不是因为很多人认识藿香这种植物,而是因为藿香正气散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

藿香最初并不是作为药材使用的,最初是一种香料。根据本草考证发现,东汉时期杨孚的《异物志》中首次记载藿香之名;三国时期万震的《南州异物志》首次记载了藿香的用途;《名医别录》首次记载了藿香的药物功效;南北朝时期的萧绎首次在《金楼子》将藿香列于“五香条”;《日华子本草》首次记载藿香的配伍复方;宋代掌禹锡在《嘉祐本草》中首次给藿香附图;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中将藿香从“五香条”分出;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首次记载了藿香正气散;明代《本草蒙筌》首次记载藿香的伪品;《本草经疏》中首次记载了藿香的用药禁忌;清代的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首次比较藿香与野藿香;近代曹炳章的《增订伪药条辨》首次明确“广藿香”的名称;近代陈仁山在《药物出产辨》中细化了广藿香道地产区[1]。

对于藿香的本草记载,我们还是可以先从本草巨著《本草纲目》中看看李时珍对它的综述。从《本草纲目》的记载来看,藿香最早入药的确是从《名医别录》开始的,对藿香的药用功效集中在“风水*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后来北宋苏颂认为藿香“脾胃吐逆为要药”;金元时期的张元素,认为藿香“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元代医家王好古认为,藿香“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之”。不过李时珍对于藿香的药用功效也仅仅是综述,并没有自己对它的独到见解。

对于明代四大本草著作中,《本草纲目》也只是收录了《别录》、苏颂、张元素、王好古等关于藿香的记载,也无其他发挥;《本草经疏》只是记载了《名医别录》对藿香的记载,并没有其他发挥。《本草蒙筌》中一方面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藿香药效的论述,并将藿香的作用概括为,“理霍乱俾呕吐止,开胃口令饮食增;禁口臭难闻,消风水延肿”;不仅如此,还另有独到见解,比如“加乌药顺气散中,奏功于肺;加*芪四君子汤内,取效在脾”。不仅如此,还提到了藿香的伪品,“市家多挽棉花叶、茄叶假充”。

《本草汇言》中,对藿香的作用也做了归纳总结,“温中快气,开胃健脾之药也”;“主脾胃,进饮食,辟秽气为专用”,“凡呕逆恶心而泄泻不食”,或者“寒暑不调而霍乱吐利”,或者“风水*肿而四末虚浮”,或者“山岚蛊瘴而似疟非疟”,或者“湿热不清而吞酸吐酸”,或者“心脾郁结而积聚疼痛”,这些都是“脾肺虚寒之证”,“非此莫能治也”。也就是说,在明代四大本草著作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录了历代医家对藿香的认识,但是对于适应症,还是倪朱谟的《本草汇言》更为详细。

对于藿香的广泛运用,其实真正意义上是“藿香正气散”的出现,而明清时期对藿香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它的作用拓展更为宽泛,这使得藿香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除了明代四大本草著作对藿香的记载传承之外,明清以降,《药品化义》、《本草述》《本草再新》《本草正义》等著作中都对藿香各有拓展。比如《药品化义》中说,“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本草述》指出,藿香“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本草再新》将藿香的作用归纳为“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而《本草正义》中说,藿香为“醒脾快胃、振动消阳妙品”,是“暑湿时令要药”,且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怯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这些都是继明代四大本草之后,对藿香作用的再一次发展与传承。

藿香不仅单独中药作用奇妙,加入复方也颇有妙用,还有一些经典药对。对于藿香这味中药来说,关于它的经典药对也不在少数。有医者总结了有关藿香的药对,认为藿香配佩兰,相须为用;藿香配半夏,两调脾胃;藿香配香附,理气化湿;藿香配陈皮,化湿健脾;藿香配豆卷,化浊辟秽;藿香配石膏,宣通清透;藿香配大*,化湿通腑;藿香配*连,清热除湿;藿香配茵陈,清化湿热;藿香配高良姜,化湿温中;藿香配桑叶,疏理气机;藿香配白附子,化湿消痰;藿香配肉豆蔻,辟秽化浊[2]。

对于藿香的药用基原,我们一般以唇形科刺蕊草属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为主,这也是藿香的道地药材;而我们常说的藿香,其实是土藿香,它是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a(Fisch?etMey?)O?Ktze,它的别名叫土藿香、大叶薄荷、野藿香[3]。也就是说,传统中药正品藿香应是广藿香,而非土藿香[4]。因此,在临床运用时,要注意选择正品,不要使用替代品或者相似品种,更不要使用伪品。

对于藿香来说,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虽然出道有点晚,但是它的影响力却十分强大,尤其是以藿香正气散为代表。藿香不仅历代医家都爱运用,而且现代药理对它也深有研究。药理研究表明,藿香可以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肠屏障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抗真菌,抗疟原虫,抗病*,抑制螺旋体,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抗锥虫),抗炎、镇痛、解热,以及镇吐、抑制子宫收缩、抗*蛇与蚊虫咬伤[5];调节消化系统(调节胃肠道,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6];止咳、化痰、抗癌、调节免疫、解痉等药理作用[7]。不得不说,藿香的药理作用不可谓不强大。

对于藿香之妙,简而言之,诚如《药品化义》中所说,藿香,“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肋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不过,藿香虽然作用强大,但是也有相关的禁忌。对于藿香的用药禁忌,早在《本草经疏》中就有记载,“藿香虽能止呕治吐逆,若病因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在现代临床使用时,需要注意部分患者对藿香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另外,藿香味辛性微温,气虚多汗者忌用,阴虚火旺者禁用。

参考文献

[1]张英,周光雄.广藿香的本草考证研究[J].中药材,,38(9):-.

[2]刘庆林.藿香药对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4(11):13-14.

[3]叶卫玲.广藿香与藿香的鉴别[J].海峡药学,,23(11):43-45.

[4]吴友根,郭巧生,郑焕强.广藿香本草及引种历史考证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32(20):-+.

[5]任守忠,靳德*,张俊清,等.广藿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8(8):27-29.

[6]凡杭,聂安*,包莉,等.藿香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40(11):45-53.

[7]曾方兴,曾庆明,朱瑞雪,等.广藿香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36(6):-.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味奇妙的中药,不仅祛暑湿除口臭,还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