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每段糟糕的婚姻,都有一个做自己的伴侣
TUhjnbcbe - 2023/8/15 21:29:00

我和老公高二认识,恋爱十二年。

如今,结婚四年了。

很多人会羡慕,说我们那么早就遇到对的人,太幸运了。

也有朋友跟我吐槽,找你老公这种好男人太难了。

似乎大家都觉得,我们幸福的秘诀在于遇到了那个灵*伴侣。

但说实话,我和老公都不相信爱情里存在对的人。

来源:pxls

大家羡慕我找了一个好老公,却不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改变有多大。

十二年前的他,不是如今的他。

那时候的我,也不是现在的我。

好的婚姻,不过是在矛盾、冲突、磨合中,我们逐渐接近对方理想的完美。

真实的婚姻是反人性的

我和老公成长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里。

他内敛务实,不懂浪漫,更少有“好听的话”。

然而,相处12年后,他居然变得比我还有仪式感。

一次他跟我说,要送我一套化妆品。

谁知最后我收到的是一封邮件,开头说:

“都说给女人最好的化妆品,就是赞美的语言,今天我想夸一夸我爱的你,以下是你的个优点……”。

然后真的写了个。

来源:pxls

而我呢,邋遢不修边幅,每天丢三落四,衣柜打开就能掉下衣服来。

如今也能把衣柜收拾整齐,在他没有发现的时候把夏衣收起来,换上一批冬天的衣服。

还能做得一手可口的饭菜,把他养得越来越胖。

可以说,我们的自我,在婚姻中都被重塑了。

总有人强调在关系里要做自己。

但经过4年婚姻,我才发现这并不是全部事实。

一段婚姻要走下去,往往正是因为:

婚姻中的两个人没那么自我。

这意味着,他们愿意在婚姻中,为了对方妥协。

甚至,在某些地方,成为和最初的自己完全相反的人。

前阵子,看到一个博主说,婚姻是反人性的。

深以为然。

来源:pxls

进入婚姻意味着,我们再也没办法停在舒适区。

妥协、调整成为常态。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存在“内隐爱情信念”。

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宿命信念:

相信爱情是命中注定的,期待遇到生命中“对的人”,感觉对了,人才对。

成长信念:

认为世界不存在唯一“对的人”,关系是需要经营和成长的,感觉可以慢慢培养;

对宿命信念的人来说,最开始如果不够心动,基本关系就维持不久。

而对成长信念的人来说,最初的满意度跟恋爱长度关系不大。

而更能维持一段长久的关系的,恰恰是拥有成长信念的人。

来源:pxls

回想我们十二年的感情,最初开始的时候,确实是被对对深深吸引了。

但是能坚持下来的,真不是靠最初那种吸引力。

而是无数次磨合之后“我们都变得更好了”的事实。

你也许会问我:

成长信念真的可靠吗?

会不会有一些磨合也是没有意义的?

万一一次次选择妥协,到头来伤的更深怎么办?

我想,或许我们需要在“自我”和“妥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两个健康“自我”的相互依存

年心理学家Cop和Mattingly在《社会与人际关系》(JournalofSocialandPrsonalRlationship)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分手”的研究。

他们发现,当我们离开一段亲密关系时。

之所以那么痛苦,是因为它会失去自我的一部分。

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会被对方的一些特质、价值观所吸引和感染。

慢慢地我们会互相分享自我的一部分,甚至去做一些我们原本不喜欢的事情,建构一个新的自我。

时间久了,我们的自我会相互依存,变得不可分割。

来源:pxls

但Cop和Mattingly还在研究中提醒道:

在一段健康的关系中,自我认知上适当的相互依存会让两人感到更亲密、更利于关系的发展,也会帮助一个人认识自己、自我成长。

不过这种自我认识和成长,需要建立在伴侣的个性和自我认知上。

也就是说,一段好的感情,两个人的自我都不是“固化”的。

也不是随意“迷失”的,它会向对方靠近,但同时也保留一定的个性。

而与此相对的,是这样两种爱情:

自我固化型:

两个人的自我都非常强大和固定,不愿意做一点点妥协;

例如大学毕业,一方希望早日稳定下来,买房成家;

另一方则希望读研继续深造,不想那么快安定。

此时如果两个人的自我都非常固化,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成熟的。

对方的是不成熟;不愿意做一点点妥协,例如是否选择在同一所城市,也无法沟通。

这样两个人,很难做到自我相互依存共同成长,注定是分道扬镳。

自我迷失型:

宁愿放弃自我,只为了维持感情;

同样是面临毕业的选择,自我迷失的人。

可能连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知道,她只知道,只要还跟对方在一起,做什么都可以。

研究发现,依恋焦虑的人尤其容易在爱情中放弃自我。

因为他们的自我是脆弱不稳定的。

为了维持一段关系,他们会迷失自我,一味讨好对方。

来源:pxls

这样的人,看似持有“成长信念”,实际上却很难拥有健康的关系。

那么究竟在亲密关系里,要如何做才能既保持个性,又能以健康的方式重塑自我呢?

基于自我认识,主动“共享现实”

首先,一段健康的关系需要两个人都有清晰的自我认识。

我喜欢什么?

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渴望别人怎样对待我?

……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那是“我的想法”,实际上是“别人期待我有的想法”。

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练习“自我分化”,即把自我和他人分开来:

你可以多问自己这些上面这些问题,挖掘自己最最真实的感受,并且多去分辨;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还是在迎合别人的期待?

基于对自己足够的认识,才能以健康的方式与对方相互依存。

来源:pxls

关系心理学里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主观现实和共享现实。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这是我们的“主观现实”,也就是“三观”。

我们都期待三观匹配的伴侣,但实际上,这世上不存在两个一碰上、就彼此主观现实完美重叠的人。

良好的关系,往往需要双方努力“共享现实”。

简单来说,共享现实就是人们期望去寻求一种与他人所共有的内在状态。

比如,你喜欢吃芒果,对方也一样,“芒果好吃”就是你们两个人之间的共享现实。

并且,当关系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正是共享现实的绝佳机会。

无数次的摩擦,造就了一个跟你三观接近的伴侣。

我和老公当年毕业的时候,也面临着不一样的选择。

来源:pxls

我就是那个渴望结婚成家的人,而他却一心扑在科研上。

我着急,也会朝他发脾气,觉得他不在乎我们的关系。

这时候,与其冷战和互相责备,不如坐下来好好共享彼此的想法:

1.你最看重的是什么?生命里的优先次序是如何的?

2.你期待幸福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你觉得此时让自己更舒服的决定是什么?理由是?

4.你此时需要对方做什么?

沟通之后我们发现,虽然当下的选择不一样,但我们最看重的其实都是彼此的关系。

我们之间的共享现实就是“关系很重要”。

虽然在我们的期待中的,有很多不同的细节。

但其实也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是需要彼此共同构建的。

我表达了希望他更多关心我,他则希望每天有一些个人的空间。

我们发现其实并不冲突。

我可以为他留时间独处,他也愿意拿出时间陪我。

最重要的是,我们都认可“对方的需求是重要的”。

在这样的共享现实底下,我们决定留在一座城市,我上班他读书。

做着不一样的事,但每天仍然有很多的交流和陪伴。

这就是我们营造共享现实的过程。

来源:pxls

生活中充满了不同。

但其实,我们愿意进入对方的生命脉络,愿意成全对方。

甚至愿意站在对方的思考框架里,用他的视角去看他的需求时。

不同就会被消弭。

而关系,也在这个过程中更稳固了。

伟大的哲学家教过我们: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爱情也一样。

利用好每次矛盾,把它当成校准彼此频道、扩大共享现实的机会,你们一定会向彼此越来越靠近。

写在最后

美国心理学家JohnGottman曾对对夫妻,进行了长达40年的追踪研究。

最后发现:哪怕是幸福的夫妻之间,69%的矛盾也依然会存在。

来源:pxls

JohnGottman告诉我们:

幸福的爱情,不是没有矛盾。

而是你们接纳每一次的矛盾,并作为成长的机会,向彼此靠近。

真正的Mr.Right,不是那个跟你默契到牙膏口味都一致的人。

而是明知跟你口味不同,却仍然觉得你的味道如此迷人。

我想,这就是爱情的真相。

作者:小七编辑:金樱子

图源:pxls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段糟糕的婚姻,都有一个做自己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