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垚民国北平四大老人之一夏仁虎 [复制链接]

1#

民国时期,夏仁虎与章士钊、叶恭绰、朱启钤并称为北平"四大老人"。夏仁虎(1874~1963),江苏南京人,字蔚如,号啸庵、枝巢、枝翁、枝巢子、枝巢盲叟等。他兄弟五人,即夏仁溥、夏仁澍、夏仁析、夏仁虎、夏仁师,排行老四,乡人成其为"夏四先生"。其和妻子张玉贞有八子一女,其中第六子夏承楹的妻子便是著名女性作家、《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

在北京宣武区南新华街路西一条曲折的断头小巷是安平里。安平里得名于胡同东口南侧的安平水局。《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安平水局,咸丰八年设,在厂甸。从善水局捐建屋舍并设施。种牛痘局复练勇,每夜巡缉,改为安平公所。”进入胡同西行,折向南,路西3号、5号是两院相通、南北三栋屋体相连、中西合璧的二层灰色小楼。这里就是著名国学家夏仁虎早年居住过的老宅。1939年5月13日夏承楹、林海音举行婚礼,夏仁虎不拘于传统,把婚礼交由他们自己做主。夏承楹、林海音夫妇请来雷振邦等人组成的西式乐队,为婚礼增加了浓烈的喜庆气氛。婚礼的证婚人是文学家赵椿年先生。女方介绍人是林海音的表舅张我*,男方介绍人是夏仁虎担任财*部次长时担任过司长的王槐青,即王光美的父亲。

夏仁虎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3岁开始识字,7岁就会对对子,伯父出上联"犬吠千门月",他对下联"鸡啼五夜霜",颇得赞许。儿时他还常常偷看小说。11岁,师从江南名家陈作霖,学作文章。但他偏爱诗词,不喜八股。有一次他在雨夜偶得断句:"窗外芭蕉篱内竹,一般夜雨两般声",陈伯雨谓有词意,于是有"两声词人"之号。一说是有一次赶上秋风夜雨,忽得句云:"篱外芭蕉,窗前竹叶,一般风雨,两样作秋声。"遂有"两声词人"之目。不过,自幼"不喜八股"他应童试考秀才曾一再落榜。后来他回忆说:"余应童试亦再黜,至今思之,头犹作楚",可见此事给他印象的太过深刻。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夏仁虎24岁。这一年对夏仁虎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甚至可说关系着他的一生。他参加萃科考试,成绩突出,录取为"拔贡",有了直接去北京升学或作官的机会。唐宋本有"选粹"之制,"拔贡"之名始于明代。清制有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称为五贡,而拔贡最难。萃科定十二年一次,于酉年举行。夏仁虎录取为拔贡,是他极感自豪的事。30多年后他提及此事,说是"萃科旧制,阅十二年逢酉一举,县拔一人,殆同汉之茂才异等,非唐宋明经榜所得拟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5岁的夏仁虎以拔贡身份到北京参加殿试朝考,因考得七品官而被分到刑部学习遂定居北京,开始了他整整30年的官宦生涯。此后,又在商部、邮传部曾任七品、六品、五品京官和记名御史。辛亥革命后,先后在民国北洋*府交通部、财*部为官,并成为国会议员。张作霖入关后,先后担任国务院的*务处长、财*部次长、代理总长和国务院秘书长。1929年,时年55岁的夏仁虎弃官归隐,专事著书和讲学,担任了北京大学讲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妄图拉拢他,他毅然拒绝的日寇的利诱,曾讽刺汉奸*权是“泥塑纸糊儿戏物,西风抬举上高台”,保持了高贵的民族气节。

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批馆员。曾和章士钊、叶恭绰、张伯驹等组织诗社、词社,唱和不辍,还和毛泽东就《广陵散》古乐谱进行过讨论。他把自己参与编纂并苦心保存的《北京市志稿》捐献给了他深爱的北京。这部书稿填补了清末至1938年间北京市史、市志历史记载的空白,在北京方志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现今北京市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无法估量,因而显得弥足珍贵。晚年,尽管双目失明,仍然笔耕不辍,直到196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夏仁虎学问渊深,一生笔耕不辍,撰有著作四十多种,涵盖诗、词、文、曲、小说、方志等诸多领域。他的著作都是文言,但典雅质朴,读来怡情悦目,明白顺畅。如《旧京琐记》,原来是木刻版本,1970年,才在台湾出版带标点的铅印本,传播开来就经常被人们提到。此书记述的是清朝从同治年间到宣统退位这一时段的北京见闻。分十卷:习尚、语言、朝流(不是潮流)、宫闱、仪制、考试、时变、城厢、市肆、坊曲。正文前有引言、发凡,阐明写这本书的因由和宗旨,声明“是编所记,不免谬误。或当日闻焉弗详,见焉弗审。”但“向壁虚构,则非所敢”。可能会有错,但绝对没有假。写作态度十分忠实诚信。

著作目录

(一)、诗、词、文集类

《啸庵诗存》六卷,民国十四年(1925)刊行。

《枝巢编年诗稿》继《啸庵诗存》新增七卷,总十三卷,四册线装,民国二十三年(1934)刊行。

《和陶诗》(《和陶渊明诗》一作《和渊明诗》),四卷,民国三十一年(1943)傅增湘为印行。

《枝巢新乐府》四卷,就北京沦陷时所见闻作,寄其愤慨。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枝巢歌曲》四卷,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枝巢九十回忆篇》五言长诗,1963年在香港印成。

《啸庵词》七卷,1911年3月自序于大梁(开封)行馆,刊于民国二年(1913)秋。

《梁尘词》一卷,民国十八年(1929)刊。

《淮波词》一卷,民国十八年(1929)刊。

《零梦词》一卷,民国十八年(1929)刊。

《燕筑词》一卷,民国十八年(1929)刊。

《和阳春词》一卷,民国十八年(1929)刊。

《和姜白石词自制曲》一卷,同时作者十余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张伯驹印行。

《啸庵诗词稿》一函四册,内收《啸庵诗存》六卷,《啸庵词稿》四卷。

《枝巢文稿》四卷,初刊骈、散未分,后重订以类从,改题《啸庵文稿》。

《啸庵文稿》一函二册十卷,正文前又署《啸庵骈散文稿》。民国十八年(1929)刊行。

《诗文词近稿》三十卷,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二)、风俗、掌故类

《旧京琐记》一函二册十卷。

《旧京秋词》一册,收入"燕都风土丛书",张次溪校,民国二十八年(1939)刊行。《清宫词》一册二卷,民国三十年(1941)由北平师范大学印行。

《岁华忆语》一卷,记南京风习,载民国三十七年(1948)《南京文献》第十三号。

《枝翁残笔》稿本一册,部分刊民国三十七年(1948)《北平日报》。

《北梦录》14700字,稿佚。

(三)、地方志类

《北京志》见《两志叙录》。

《两志叙录》一册二卷,刻本线装,民国二十九年(1940)刊行。《金陵艺文志》十四卷,出版否未详。

《玄武湖志》八卷,木刻线装,一函二册,有赵椿年、吴廷燮序,民国二十一年(1932)刊行。

《秦淮志》十二卷,傅岳芬序,载民国三十七年(1948)《南京文献》第二十四号。

《金陵明遗民录》十卷,为修志材料,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金陵艺文题跋》十四卷,1931年作,出版否未详。

《金陵通典》成稿否未详。

《北海小志》稿送中央文史馆,佚。

(四)、学术著作类

《枝巢四述》一册四卷,1943年北京大学排印。

《学海探源》八卷,述国学诗文体例,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学海津梁》十二卷,出版否未详。

《国策选腴分类》录《国策》中隽语,成稿否未详。

《读战国策笔记》十二卷,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今雅》五卷,一作十二卷,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笔乘补》六卷,出版否未详。

(五)、戏曲小说类

《碧山楼传奇》一册,十二折,民国十四年(1925)作于沈阳,次年刊行。

《珠鞋记传奇》戏曲,出版否未详。

《五色花》小说,在辛亥革命后创办的《都门新报》,分日登载。

《公园外史》小说,已成稿,生前未出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