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惠州文脉葛洪在罗浮山的行思著述怎样改 [复制链接]

1#
多维立体精准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192219.html

文/羊城晚报记者夏杨

一个思想者和实践者,其行为跨越时空,影响着千年后的你我。葛洪当年隐居罗浮山,修道、行医、著书立说,其实践、研究和学说,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细节。

葛洪制药图制图/杜卉

诸如,我们居家生活中煲的靓汤,外伤处理用的捆扎方法,日常的思考方式和行事方式,以及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在不经意的瞬间,我们用当年葛洪的生活方式在生活,用葛洪的行事方式在处事,用葛洪的思考方式在思考……

跨越年的时光,葛洪还活在我们现实生活的细节中。恍然间,我们似乎就像当年的葛洪一样,正生活在罗浮山中……

平民医学大医情怀

关于葛洪行医的经历,有个故事屡屡被提起。他游历途中,路经一户农家。向主人讨水喝时,听到屋里传出咳嗽声。询问之下方知,这家有人感染风寒,由于无钱医治,病情越来越重。

葛洪为其诊断后,设法为其医治。看到农户家徒四壁,他就简单找来大葱和豆豉为病人熬了一碗汤。病人服后发汗,很快好了起来。病患家人十分感激,以为遇到了活神仙。

葛洪像葛洪博物馆供图

这个药方流传至今,就是岭南人所熟知的“葱豉汤”。药方极其简单,但葱白和豆豉两样食材一起煎服,起到了通阳发汗的功效。

这个故事体现出葛洪行医的一个特点,就是药材和药方都追求简单而有效。

无疑,这是一种创举!

对当时的民众来说,医药知识匮乏,药物昂贵且难取得。因此面对疾病,往往束手无策。葛洪了解民生疾苦,留心搜寻最便宜、最易取得的中草药,并选用最简单的药方。

利用有限的条件,最有效地做成事,葛洪的这种行医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医有个传统的疗法叫“灸”,这在葛洪和他的妻子鲍姑手里得到了神奇的发展。他们擅用一味遍地野生的草药——艾。据统计,仅《肘后备急方》中收载有艾叶的处方就有21个。

民间食用的艾草和用艾草制作的艾糍

艾灸,艾草燃烧时,艾的药性随着热渗透进肌肤,快速抵达病灶部位,帮助病人疏通经络,祛除病痛。

为避免艾灸时过热烫伤肌肤,他们在下面垫上姜片或蒜片形成缓冲层,这样不仅避免了烫伤,姜蒜的热力也能助长艾叶的功效。

葛洪和鲍姑一起,研究出了99种灸方,其中包括20多种治疗急病的灸法,如治疗猝死、中风、胸痛、虫*等,奠定了艾灸学的雏形,影响至今。

葛洪大力提倡艾灸,也是因为艾草简单易得、价格便宜,每个百姓都寻得到、用得起。并且艾灸比针灸安全易学,容易起效。

常被人称道的葛洪医术还用于骨伤治疗的“小夹板局部固定法”。无论在何处,用随手取得的两三个木片,就能让骨伤的病人得到较好的支撑。这种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图/央视

“简、便、廉、验”,这就是葛洪留给后人的医药学思想。这种方法最为集中的体现,就是他的传世名作《肘后备急方》。

为了让百姓长久、便捷地使用这些医方,葛洪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它们记述下来,详列症状,细述疗法,集成一本小册子。

从名字也能看出,置于“肘后”,需要时随时取用,堪称中国最早的中医应急手册,其凝聚的医术和思想,至今闪耀光芒!

《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70多种疾病的症状和抢救方法,都简单易懂,容易操作。为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民众提供了一本自救宝典。后人评价此书:“家有此方,可不用医。”

罗浮山中草药资源丰富图/*翔宇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葛洪的医学思想中也很注重中草药和日常饮食的结合,也就是在后世影响深远的“食疗”和养生思想。

今天,广东人喜欢煲的“靓汤”中,总少不了几味中药材;常喝的凉茶,更是中草药的精华。葛洪所倡导的中医药理念,已经如水一样融进了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

道学大家化学先驱

葛洪是东晋乱世中一个沉静的思想者和实践者。除了外出行医,他一生的许多时间都在安静地思索、实验、著述中度过。卷帙浩繁的大部头《抱朴子》,是他思想的集成,儒道思想兼有,是一部内容驳杂的百科式著述。

葛洪早年熟读儒家经典,后学道,他身上儒道兼具的特质,极大地推进了儒道融合。

葛洪在道学思想中融入了儒家伦理观念,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他还把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

清代版《抱朴子》制图/杜卉

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规范道教,促进道教的长远发展,还能规范人性,对民风民俗和人的精神观念都起到积极的提升作用。

这些观念在他的道学专著《神仙传》中更突出。在书中,葛洪对东晋以前的道教方术、理论和神仙谱系等进行了一次系统整理、总结和改造,对道教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民间信仰和思维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如此,葛洪对中草药的著述对后世影响也很大。他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位及治病作用等,都做了详细的记载说明,这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因此,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最伟大的博物学家。

葛洪一生花了很多时间炼丹修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虽然后世的科学证明,一些丹药对人体不仅没用,反而有害。但他在炼丹过程中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和掌握,客观上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可以说,葛洪的实验记录,是现代化学的先声。

图/*翔宇

他在《抱朴子外篇》中描述了炼制金银丹药过程中观察到的物质特性和化学变化,这为后世保存了许多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

比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现在的科学解释是,硫化汞(丹砂)经高温分解出汞,而汞加硫*又能生成黑色的硫化汞。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化学反应可逆性的描述!

对物质变化精准把握度,也使得葛洪在药物提取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这一点,用青蒿治疗疟疾就是个典型例子。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肘后备急方》中的这条记载,还在多年后启发了屠呦呦,帮她找到了低温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并最终摘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浮山野生青蒿很多图/央视

如今在罗浮山中,仍大量生长着这种学名叫“*花蒿”的野草。人们把掌声送给屠呦呦的同时,把更多崇敬和钦佩之情投向了葛洪!

科学精神领先千年

《晋书·葛洪传》评价葛洪的研究时,用了“析理入微”一词。葛洪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持续观察和思考的精神用在医学研究上时,也使他成了免疫学和预防医学的先驱。

对于急性传染病,古人称为“天刑”,认为是天降灾祸,甚至是*神作怪。葛洪澄清了这种说法,认为是一种物质引发,并称之为“疠气”。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一些微生物,如病*、细菌、原虫、立克次氏体等。这些微生物体积很小,现在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以当时的条件,葛洪能有如此真知灼见,实在难得!

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和总结,葛洪的不少发现都是超前的。他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传染病,患者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一天天消瘦,久之丧命。这是我国最早关于结核病的记载。

央视纪录片截图

葛洪的医书中还有对狂犬病的记述。人被疯狗咬伤后狂躁不安,听到水响就会抽风,所以有“恐水病”之说。葛洪观察后认为,应该是疯狗的牙上有某种*物侵入了人体。他提出立即清洗创口,并用“以*攻*”的治疗办法,把疯狗杀死后取其脑敷在伤口上。

虽然这并不能治好狂犬病,但这种方法包含的科学道理,正是现代免疫学的思想萌芽。现代医学用种牛痘、注射破伤风细菌*素、注射狂犬病疫苗等,都是利用人体免疫反应预防疾病的。葛洪对狂犬病的探索和尝试,比欧洲早了多年!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也记载了他对天花病的观察和治疗。他一次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一群患病的士兵,病情甚为古怪,患者全身疱疮,溃烂、发烧,十有八九治不好。葛洪不仅努力帮患者减轻痛苦,还将所见所思记录下来,对后世的研究有很大启发。他的这一记述比西方医学家早了多年。

请代版《肘后备急方》制图/杜卉

葛洪“析理入微”的科学钻研精神,还体现在对恙虫病的发现上。

他在罗浮山观察到的一种怪病,患者高烧不退,皮肤起红疹,痛苦不堪。经询问病情,并多次前往患者曾去过的野外查看,他发现是一种比小米粒还小的虫子(“沙虱”)在作怪。这种虫子广泛活动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的山林草丛里,咬人后会把一种比细菌还小的生物注入人体,从而使人发病。葛洪的这一发现和记载,比西方足足早了1多年!

道教正式进入罗浮山,应从葛洪算起

道教传入惠州,与罗浮山的历史分不开。在中国道教创立之前,就有不少方术之士逾岭来罗浮山活动。据传,最早在周灵王时,有浮丘公偕王子晋上嵩山,后适罗浮得道。至秦朝有安期生卖药东海,尝游览罗浮,采山涧菖蒲服之,时称千岁翁,返咸阳时还将罗浮山的情况告诉秦始皇。秦时还有桂父、霍龙,汉时有朱灵芝、阴长生、华子期、东郭延年等在罗浮修道。朱灵芝治“朱明洞天”、华子期治“泉源福地”,后来皆得道飞升。以上种种传说,皆出于《列仙传》和《神仙传》,可信程度有限。

另外唐·杜光庭撰《历代崇道记》载,周穆王时,于昆仑、王屋、终南、青城、天台、罗浮等山前后度道士五千余人;宋广业撰《罗浮山志汇编》载,西汉毛公(本名翕)初在洞庭山修行,成道后移居罗浮,活到三百余岁,有弟子七十二人等,在时间上均与道教创立于东汉后期有出入,且没有后续资料支持。因此道教正式进入罗浮山,应从东晋葛洪说起。

罗浮山管委会供图

葛洪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为出发点,对自东汉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道教两大派别——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进行大刀阔斧地革新改造。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是张陵于东汉顺帝时在四川创立,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太平道则是农民起义领袖张角于东汉灵帝时创立,奉祀至尊天神,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中国道教这两个早期大派别,主要是在下层群众中流行,并与农民反对封建压迫和剥削要求相结合,而往往被农民起义所利用,成为封建社会的一种不稳定因素。葛洪在《抱朴子》内、外篇中,提出道教徒要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主张,将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同时总结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理论,为道教构造种种修炼方法,建立了整套修炼体系,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为上层化的官方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

葛洪在罗浮山的上述行动,被称为道教历史上的第一次革新。此后罗浮山道教文化为世人所仰慕,全国各地不断有世外高人上山修道,使罗浮山成为全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第七洞天”。而葛洪死后不久,其地位即上升到可以与三张(张陵、张衡、张鲁)相提并论。

(本内容摘自何志成文章《葛洪将道教传入罗浮创道教南宗》)

葛洪雕像罗浮山管委会供图

葛洪的养生思想深刻影响广东人生活

文/羊城晚报记者*翔宇

嘉宾:惠州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申东城

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博罗县葛洪文化研究会会长刘俊发

羊城晚报:葛洪大半生行医修道、著书立说,他开创的中医药学体系,对后世有怎样的影响?

申东城:葛洪身处乱世,经历过西晋和东晋两个时代。在战乱中,葛洪深切认识到现实的纷争和百姓的疾苦,所以他才不止修道,在医学方面也勇于探索尝试,并且给普通百姓治病,把治病的过程、药方都详细记录下来,著书立说。葛洪开创的中医药学体系,是他个人成果的见证,也是他思想研究变化的结果,更是时代的产物。对后世来说,很具有开创性和借鉴意义。

乱世中的葛洪四处游历、行医

羊城晚报:葛洪对预防医学、传染病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比西方早很多年,他在当时的条件下,为何能做到这一点?

申东城:葛洪从修道到行医,是经历了一个思想的转变。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都说,葛洪实际上是一位“外道内儒”的人,他在战乱中曾立下*功,也亲眼见到路上有病死的人、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所以出现了内在的驱动力,去推动他学医、研究医药,并用于实践中。葛洪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博学善思,罗浮山的草药种类和数量都很大,也给葛洪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羊城晚报:葛洪在化学方面的发现,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申东城:葛洪在炼丹时,详细地把操作过程、出现的现象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是开创性的,相当于把化学方程式记录下来了。有葛洪作为先例,后世这种类似的记录也逐渐增多,无形中推动了科技进步。因为有迹可循了,避免后世研究者走弯路。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最早以热提取的方式提取青蒿素,但不成功;她看到葛洪的记载,改用冷提取方法,就成功了。

羊城晚报:葛洪对他之前的道教神仙思想进行了梳理,这一点怎么评价他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的民间信仰有什么影响?

申东城:道教是从底层发展起来的我国本土宗教,葛洪建立完备的道教体系,既是对已有思想、论述的整理,也是他自身的总结开创。对于道教本身的发展来说,有了完备的体系,更能站得住脚,让原本的道教更具有学理化和专业化,有利于传播发展。葛洪这一开创性的举措,让后世的民间信仰更为坚定,有了不同方面去信奉祭拜的神,丰富了民间信仰。

央视纪录片截图

羊城晚报:在葛洪的著作中,儒道融合的味道较重。这是开创性吗?

申东城:葛洪是一位外道内儒的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创性的。首先,道家从东汉时期才发展起来,经历了三国、西晋,到葛洪的那个时代,还不到一百年,时间太短,中间很难出现儒道融合的人物。但是葛洪做到了,这一来是由于他本人的家族渊源,从小既学儒、也跟着师父郑隐学道,本身就具备儒道两种思想;而且现实的战乱,单单修道或者论儒,都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所以葛洪一方面炼丹修道,一方面又研究医药、治病救人。葛洪帮助道家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推动道教从底层走向上层社会,后来在唐朝成了国教。也让后世许多人兼修儒道,如李白、苏轼等,对思想的融合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央视纪录片截图

羊城晚报:对普通百姓来说,葛洪的学说带来哪些观念变化?

刘俊发:葛洪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有着良好的声誉,因为他确实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医药这一方面。葛洪提倡养生,以修炼的方式,内修精气神,外修德修身,内外兼修达到一种淡泊闲适的状态,这点对广东人影响很大的。广东人的生活,普遍很悠闲放松,讲究养生。比如爱喝凉茶、煲靓汤,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备有药膏药油,饮食上比如吃早茶,也是很放松、慢节奏的,追求一种养生的生活状态。

制图/杜卉

羊城晚报:葛洪的主要活动在民间,为民众健康做了很多探索,他的这种精神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刘俊发:葛洪在罗浮山多年,一直医病救人,有求必应。他的《肘后备急方》一书,记载的许多医方草药,都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起到治疗应急的效果。既方便又灵验,而且成本还很便宜,给老百姓解决了后顾之忧,不会出现治不起病的情况。而且,有很多普通百姓文化水平低,药方要是很复杂,人家根本看不懂。所以说葛洪是一位很接地气的中医药养生大家,他对民众有求必应,思想高尚,在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罗浮山上云雾弥漫罗浮山管委会供图

羊城晚报:这种便民思想,在当时算是开创性的吗?

申东城:肯定是开创性的。两晋时期,高门士大夫都喜欢清谈,谈论研究玄学,对现实世界往往没那么高的追求。当时的选官用人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社会上分出了等级。所以葛洪的便民思想在当时社会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是超越了时代发展。葛洪对后世的影响,除了医书本身的实用性以外,更深的就是这种便民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真正百姓的生活。

葛洪的行思著述,对后世影响很大

来源

羊城晚报

制图

杜卉

责编

夏杨

实习生

宋玉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