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饮食里,炒菜做饭少不了油,甭管花生油,大豆油还是橄榄油。油的进入寻常百姓家里也是有个漫长的过程的。
明朝*一正创作《事物绀珠》上说,油是炎帝最先创制的,说是炎帝遍尝百草之后,拓宽了人们的食物来源。炎帝义经过番艰苦的努力,发明了从动物身上提取油的方法。咳咳,这种故事我们这个系列见得多了,听听就好了。
说炎帝尝百草
人们获取油类,最早确实是从动物的身上。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说:“猪肪炒取脂”。炒,就是把猪的脂肪割下来切成块,然后再放人陶釜中炒,待脂肪达到定的温度,便化成了油。当然不仅限于猪,其他动物脂肪当然也可以。
有意思的是,最早我们是没有“油”这个概念的,油的称谓只是“脂”或“膏”。据陈澔所注《礼记.内则》,“肥凝者为脂,释者为膏”。就是说:“脂”为固体的油,“膏”为液体的油。
东汉末年刘熙的《释名》里又有另外一种分类标准:“戴角曰脂,无角曰膏”。这个意思是说,从有角的动物身上提炼出来的油叫“脂”,而从无角的动物身上提炼出来的油叫“膏”。依照这种说法,像牛、羊这样有角动物的油要称“脂”,而猪、兔等动物油只能称“膏”。“苏果”猜测鸡鸭如果榨油是不是应该也叫膏。
以前没有“油”的
还记得那位没吃成新麦饭就死在茅坑的奇葩国君晋景公吗,他跟这个词多少还有点故事。主食小麦引发的血案-死得离奇的晋景公
当时晋景公的病总好不了,本国的医生没看好,又被巫师恶心了一下,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没办法,本着外国的大夫会念经的初衷,又去请秦国的大夫。当时的秦国国君也给面,秦桓公派遣良医高缓来晋瞧病。秦医还未到,晋景公有天梦见疾病化为两个童子在聊天。其中一个童子说:“高缓是良医,他来治病,对我们很不利,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躲避到什么地方才安全呢?”另外一个童子回答说:“我们躲避在肓(膈)之上,膏(心)之下,虽有良医,能把我们怎样呢?”两个童子说完了话,就从晋景公鼻孔钻进去。晋景公惊醒,感觉胸膈间疼痛万分,坐卧不安。高缓来到,给景公诊病后说:“这病已经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不可用灸攻,用针也达不到,药力又不能到达,不可得治了。”景公叹道:“唉!太医诊病和寡人梦境相符,真是名医!”。
晋景公故事还是挺多的
“病入膏肓”就是出自晋景公的典故。这个故事倒是符合《释名》的标准,人也是无角的动物,说人的时候,称为膏是对的,只是这样类比是不是有点恐怖。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植物含油,比如沙果仁和杏仁。人们将它们除去外壳,捣碎,加以搅拌,然后涂在丝织物上晾干,从中刮出了像油一样的东西,称为“素油”。其实这还不是真正的素油,真正的素油最早是从一种名叫“乌柏”的乔木果仁里榨取的。明朝的类书《天中记》中就写道:“荆州有树名乌臼,其实如胡麻子,捣其汁,可为脂,其味亦如猪脂。”其中的“乌臼”,就是后人所说的“乌柏”树。“油”字诞生后,无论“脂”、“膏”,还是后来制成的素油,统统称为‘油”了。
乌臼
我们常见的植物油有菜籽油,豆油和花生油。前两个是我们土产的,后面这个花生我们唠唠,因为看似平常的花生,竟然可能也是进口食品。
我们说可能,是因为它的前世来生有点迷离,有说是进口的,也有说土产的。根据现在花生的多样性品种类型的集中情况,倒推的话现在我们常见的花生,都能追溯到南美中部地区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一般认为玻利维亚、阿根廷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跟玉米红薯一样,哥伦布同学开启的新大陆时代,把它们带到了全世界。
又扯到哥伦布同学了
当条件好了就要讲究了,比如周朝,人们还针对不同的原料和季节,使用不同的动物油进行烹饪。《周礼·天官·应人》有一段记载:“凡用禽兽,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麤,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膻”。这段话意思说食用肉类,春天吃羔羊乳猪,要用牛油烹调;夏天吃鸡干鱼干,用狗油烹调;秋天吃小牛幼鹿,用猪油烹调;冬天吃鲜鱼大雁,用羊油烹调。能欧这个做法都是贵族有钱人,寻常小百姓家是不行滴。
汉朝之后,从植物中榨油的技术迅速提高。尤其是汉武帝时,张骞凿通西域,自大宛带回了芝麻,当时称“胡麻”,从此出现了芝麻油。但刚开始时,植物油大概不食用,而是用于制造业。比如制绢布、陶器上涂上油多用于防漏,或者用于点灯照明或作为战争中的燃烧物使用。三国时期,诸葛亮这么多回火攻,也得有助燃剂啊。《三国志·魏志·满宠传》记载,东吴孙权攻打曹魏的合肥,魏将满宠“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看来善用火攻的,不止诸葛丞相。
不吃,油是用来烧的
植物油的食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能就比较普遍了。根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当时已把芝麻油、荏(紫苏)子油和麻子油用于饮食烹调上。到了吃货盛行的宋代,植物油的食用自然更加普遍,种类也有所增加。沈括《梦溪笔谈》云:“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嗯,这个吃法不健康。
明代植物油的种类更多。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一名脂麻)、莱菔子(萝卜子)、*豆、菘菜子(一名白菜)为上,苏麻(形似紫苏,粒大于胡麻)、芸薹子次之(江南名菜子)、柏子(其树高丈余,子如金樱子,去肉取仁)次之,苋菜子次之,大麻仁(粒如胡荽子,剥取其皮,为律索用者)为下。而到了清代,花生油也作为食用油出现在寻常百姓家了。
诸葛丞相最擅长用火
古文就是晦涩,“莱菔子”、“菘菜子”,还记得萝卜白菜那篇吗,发个链接复习一下。萝卜白菜,各自有个风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