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疫苗技术全景扫描妙手物语 [复制链接]

1#

国内外相继传出各类新冠疫苗,通过试验和审批,开始大规模接种的消息。国内不少企业和单位,也在统计自愿接种国产疫苗的人员名单。

但是周围有不少朋友,对我们国家的疫苗技术有顾虑。于是纷纷跑来问我,这次国产的新冠疫苗到底靠不靠谱?新闻上,欧美疫苗看起来数据更好、技术更先进,是不是要等欧美疫苗引进国内了,直接去打欧美疫苗?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但其实大家陷入了一种“进口货就是好”的认知惯性的误区。

疫苗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我尽量绕开晦涩的专业词语,直白地回答最关键的三个问题:

一、中国的疫苗技术,是不是落后于西方?

二、具体到这次国产新冠疫苗,是不是不如欧美产疫苗?

三、新冠疫苗到底该什么时候打?

中国的疫苗技术是不是不行?

必须要客观地讲,中国的疫苗技术,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首先,中国疫苗产业起步,就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了整整半个世纪。

虽然世界公认的关于疫苗的最早实践,起源于中国——早在年前,明朝人就知道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但是古代中国人哪知道背后的科学原理。因此很长时间,中国的疫苗接种就只局限于“牛痘-天花”上,而且只是民间零零星星的自发行为,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要是像今天一样,全民强制接种疫苗,清朝顺治、同治两位皇帝,也就不会年纪轻轻死于天花了。

真正推动世界疫苗技术大跃进的,是19世纪德国大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这个牛人提出了疾病源于微生物感染的理论,并发现注射减*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大牛顺手就研发出来了狂犬病疫苗,比发现狂犬病*都要早几年。

微生物学鼻祖巴斯德

受巴斯德的启发,19世纪末的短短二十年里,欧美学界又研发了白喉、破伤风、伤寒热、鼠疫等各类疾病疫苗,西方各国也相继出台*策,强制民众注射疫苗。

疫苗正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利润丰厚的产业。彼时,辉瑞、赛诺菲等药企,开始进*疫苗产业。

这可是一百多年前,大清朝都还没完。

到了民国时期,一批留学西洋的有志年轻人,开创了中国的疫苗事业。但那个时候*阀混战,*府没钱,根本无力资助疫苗研发和普及。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才开始大规模推广天花等疫苗,并组建了长春、北京、兰州、成都、上海、武汉“六大生物研究所”,技术直接传承自这批民国科学家。

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疫苗有了追赶西方的机会。我国自行研发出来的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没比西方国家晚多少。

但不幸的是,没过几年,这批科学家中的很多人被打成右派。有人下放劳动、有人则含冤而死(如疫苗之父汤飞凡)。

这是我们的巨大损失,中国疫苗事业再次搁浅。

疫苗这个行业很奇特,新产品研发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风险极高,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但一旦成功,就可以独吞市场,可谓暴利。

因此,西方疫苗企业合纵连横、大鱼吃小虾,逐渐形成了默沙东、辉瑞、赛诺菲、葛兰素史克,四大寡头共分天下的局面,四家占到了国际疫苗市场份额的90%。

改开后,市场化的医药企业,面对西方寡头,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资金上,都不如对方,一直被压着打。

资本是逐利的。与其冒险做研发,不如老老实实地,给西方大药企当代理,做“买办”,分点汤喝。再不济,搞点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保健品,靠广告营销卖出去。

所以如果去看财报,很多中国的医药上市公司,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三五倍。

中国医药企业销售费用远高于研发费用

医药企业不努力做研发,这就导致中国的疫苗技术,至今仍较发达国家落后了十年以上。

举个例子,中国姑娘们要排队一两年才能打上的HPV疫苗(用于预防宫颈癌),最早是由默沙东在年研发的。年,首个国产HPV疫苗终于问世,还是最基础的二价疫苗。而二价、四价疫苗,四年前就已经在美国退市了。

也就是说,中国姑娘们求而不得的疫苗,其实是美国大妞的“淘汰货”。

这一边,私企不给力,另一边,国家也很无奈。

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缺钱,有限的资金都用在经济建设上,对疫苗研发的投入很少,甚至还不如印度。

去年疫情期间,被媒体大肆报道的,中国大陆第一家P4(最高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武汉实验室,是年刚建成的,比印度P4实验室建成还要晚两年。

而这样的实验室,美国足足有9个(年数据)。

直到年,发生的两件大事,终于扭转了中国疫苗界的命运。

一是长生生物劣质疫苗案。最高层震怒,*府下决心整顿疫苗领域,堵住监管漏洞,让那些私营企业少动花花心思,老老实实做研发。

二是中美科技战。作为“卡脖子”技术之一、同时关系亿万民众福祉的疫苗技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国疫苗事业,终于回到了正轨,这是好事。但不得不承认,十年以上的技术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追上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哪些国家研发出了新冠疫苗?

疫苗技术上,我们技不如人是事实。

但是不是就意味着,这次“新冠”疫情,我们就等着欧美国家把研发好的疫苗送到我们手上,用现成货就行。

当然不是。

作为终结疫情的唯一手段,疫苗早一天推出,民众就能早一天回归正常生活。想下馆子的下馆子、想看电影的看电影,而不用担心旁边坐着一个“新冠”病例。

让国家经济恢复正常运转,这关系到亿万人的工作和收入。

所以,自打疫情全球爆发的那一刻起,各大国之间,就掀起了一场“疫苗追逐赛”。谁先研发出疫苗,谁就能获得经济优势和民众信赖。

目前已经上市的疫苗方案

最终,医药强国美国率先冲过终点——12月初,辉瑞疫苗在英国获准上市,紧随其后的,是同样来自美国的摩德纳疫苗。

而中国疫苗晚了一个月,直到12月底才获批准,看起来有些姗姗来迟。

是不是因为我们技术不行,研发疫苗总比美国慢半拍?

过去,这个答案或许是对的,但是,这一次不一样。

虽然疫情最早在我国爆发,但若要论疫苗研发的起跑线,我国并不比其他国家要早。因为早在1月初,我国科学家就把“新冠”病*的基因信息,公布于世。世界各大医药公司,几乎同一时间开始研发工作。

中途,因为我们把疫情控制得非常好,导致自研疫苗没法在国内进行试验,只能跑去和其他国家合作。中间少不了和外国*府打交道,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所以看起来,中国疫苗诞生晚了一个月。但若要论研发时长,我们其实和美国基本打了个平手。

近十年的技术差距,被我们一口气追回。这背后是我们的国家,为了早日终结疫情所下的“血本”。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为了确保重启行星发动机,地球*府派出了远远超过实际数量需要的救援队伍。这种不计成本的救援方式,被作者大刘称为“饱和式救援”。

疫情初期,因为不知道哪种疫苗有效,所以为了确保有疫苗研制成功,我国也采取了“饱和式救援”的策略,向所有可能的疫苗方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这就导致,目前接近或已经应用的疫苗“种子选手”,一半都来自于中国。还有很多疫苗方案,因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尚在实验室或临床试验阶段。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注定将成为“陪跑”,无法上市并产生收益。

但国家依然在持续进行投入,让无数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奋战。

因为历史欠账太多,这是我们在疫苗领域的一次恶补,也是国家对民众的一个交代。

国产与欧美疫苗,哪个更好?

随着各路疫苗的上市,疫苗的有效性,成为媒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