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俄乌冲突警醒中国,美国发现不对劲,中国是 [复制链接]

1#

俄乌战争爆发至今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美国及其盟友一直在想方设法置俄罗斯于死地,意在将这个“民主世界”的“眼中钉”彻底拔除。

众所周知,俄罗斯与美国一直是一对尚未彻底撕破脸的“冤家”。长期以来,俄罗斯凭借着核武、能源、粮食,以及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试图动摇美国的霸权根基,重建新的国际秩序。

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则不断用“切香肠”的方式,一次次触碰俄罗斯的红线,最终通过不断“拱火”,引燃了俄乌战争的导火索。

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和一众小弟对俄罗斯实施了不遗余力的制裁,涉及领域包括贸易、金融、技术、工业、体育、能源、运输以及日用品等,旨在通过一套“稳、准、狠”的组合拳,将俄罗斯彻底掀翻在地。

据统计,自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已超过一万项,冻结俄央行海外资产亿美元,一些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零部件与技术被严密封锁,撤出俄罗斯市场的外资公司,以及外逃到欧美等国家的俄罗斯人才更是不计其数。

以汽车产业为例,由于缺乏关键零部件,俄罗斯年的汽车产量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60%,汽车质量也而频频出现问题,新车销量甚至不到十年前四分之一!

可以说,通过对俄罗斯的制裁,美国不仅玩残了一个重要对手,还借机削弱与分化了欧盟,增强了欧洲诸国对自己的依赖性。美国这种“一石多鸟”的策略不得不说是相当“高明”的。

除了俄罗斯外,美国另一个重要对手就是中国了。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的围堵与打压早就已经开始了,在俄乌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形下,美国的策略是先稳住中国,等解决掉乌克兰问题后,再回过头来“收拾”中国,最终把中国孤立在“西方秩序”之外。

因此,我们看到现阶段的中美两国是“接触”与“脱钩”同时进行,时而竞争,时而合作;时而对抗,时而缓和。

在局部“脱钩”的同时,两个国家也会在各个层面,尤其是环保等“非核心”领域保持着象征性的“接触”,以便给自己国内与国际社会一个交代。

与对俄罗斯“全方位,高强度,持续性”的制裁不同,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对中国的制裁还仅局限在某些重点领域,如军工、高科技与金融等。

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强于俄罗斯,在对外关系方面也好于俄罗斯,因此美国的这种“不彻底”的制裁对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暂时不构成太大的威胁。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具备更强的产能与更完整的产业链。在金融方面,中国的抗风险能力也远强于大多数国家。

通过这几年的贸易战、科技战、地缘政治博弈和军事挑衅,美国人渐渐发现其此前所运用的制裁措施并不能动摇中国的国本。而疫情期间,中国所展示出的韧性与适应能力也大大超出了西方的想象。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单打独斗胜算不大,美国现在又开始频频伙同盟友建立起所谓的“反华联盟”,全力推进“北约亚太化”和“日本军事化”。

前不久美、荷、日三国达成芯片管制协议,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就是这一大背景下的产物。

美国人的算盘是与盟友们一起,将一部分产能从中国强制转移出去,并利用“长臂管辖”等下三滥的手段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不过,至少在短期内,大部分“中国制造”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最多只能在部分领域承担中国的角色,想要彻底取代中国并不现实。

作为全球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一环,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可以撼动的,中国巨大的产能也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很快实现的。

被视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有着齐全的工业门类、丰富的协作经验、庞大的工程师队伍,以及稳定的国内环境与良好的社会秩序,在能源和原材料方面也有俄罗斯、巴西等国较为稳定的供应保障。而这些,无论是印度还是越南,或多或少都会欠缺一些,而且在短期内很难弥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制造”已经产生了依赖性,即便是急于和中国“脱钩”的美国也很清楚,马上与中国切断经贸联系并不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贸易战激战正酣的这几年,两国的贸易额却在节节攀升,这也充分说明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绝非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你死我活”。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大家的痛感还没那么强,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并没有“下狠手”。

一旦美国向中国祭出与对付俄罗斯一样的“杀招”,后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笔者认为,万一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中国大概率也会比俄罗斯更能扛。

除了上面说的产业链与金融安全外,中国相比于俄罗斯最大的优势就是外部环境。

可以肯定的是,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的死党,届时一定会对中国频频发难,甚至表现的比美国还主动,一些平时与中国有着各种矛盾的国家如印度等,也可能会落井下石,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不过,在这些国家里面,真能对美国死心塌地的应该也不会太多,绝大多数国家也就做做表面文章,向美国表表忠心而已。

欧洲国家之所以跟着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主要是它们认为俄乌战争已经影响到了其自身的安全。而欧洲以外的国家去支援乌克兰,要不就是与俄罗斯有某些“过节”,要不就是想借机表现一下,以便将来继续抱美国的大腿。

中国与任何国家都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结构性矛盾,中国也没有威胁到任何国家的安全。如果选择跟随美国与中国“脱钩”,甚至参与对中国的制裁,那么,这些国家不仅可能会加速自身的衰落,事后也难免会被中国“算总账”。

不过,中国目前的外部环境好于俄罗斯,受制裁的影响小于俄罗斯,并不意味着这一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力度必然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从近期美方的所作所为来看,其遏制中国的手段正在逐步升级,对中国的各种威胁与警告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此前,中国虽然也遭受过不少的制裁,但并没有经历过像俄罗斯那样的极端情况。而在不久的将来,这类情况很可能会越来越多。

前不久,从美国方面传出消息,美国政府打算彻底禁止包括英特尔和高通在内的美国供应商向华为提供任何产品,其中包括4G、Wifi6和Wifi7、人工智能以及高性能计算和云项目等。如果这一传闻属实,那么华为或许就真的命悬一线了。而这,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

此外,一些国家也许主观上并不一定想紧跟美国,但不能排除他们会在某些情形下被美国强行绑上战车。坦率地讲,如果没有美国使绊子,德法等欧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都不会太差。

现如今,谁的日子都不好过,能多卖点东西给中国,多赚点钱不香吗?但问题是现在有美国从中作梗,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一些欧洲国家或为了给美国纳投名状,或慑于美国的淫威,哪怕知道得罪中国会反噬自己,也还是会毅然决然的去“做傻事”。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笔者认为,中国现在手中最大的一张王牌就是稳定的经济发展。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头号贸易大国和制造业大国。

有了强大的经济作为保障,任何制裁的效果都会被弱化。而只要发展速度够快,一些原本卡脖子的领域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人都有“慕强心理”,国家也不例外。中美博弈说到底还是一个实力的比拼与制度的较量。倘若有朝一日中国的经济总量能赶上,甚至超越美国,一些美国的“狗腿子”大概率也会审时度势,重新权衡利弊。

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是中美博弈的关键期,两国关系随时都有突然恶化的风险。对于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我们在守住底线的同时,还是要尽可能与美国做到斗而不破,控制好对抗的烈度,必要时“打打太极拳”,避免两国关系过早全面破裂。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范·杰克逊教授曾表示,在过去40年中,美国历任总统在中美关系上多次面临十字路口,而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让两国关系重回正轨。由此可见,在对华问题上,美国国内理智的力量总体还是占上风的。

经过去年一年的观察,美国对俄罗斯的狠招、阴招,中国已基本做到心中有数。现在,中国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在接下来这段并不算太长的时间窗口中尽可能完善自我,补齐短板,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敌人搞的少少的。

在面对复杂的中美关系时,我们要多一些耐心与理性,少一些盲目与冲动。美国越是歇斯底里,无所不用其极,越是说明它已经黔驴技穷,无计可施。我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定力与清醒的头脑。制裁来了,见招拆招,随机应变即可。

等到美国人发现他挖的坑中国不主动跳,所有制裁对中国没太大作用,与中国对抗的成本总是居高不下时,自然会考虑调整相关战略与政策,甚至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达成妥协与让步。

到那个时候,中美关系或许将翻开新的一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