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州杨青天 [复制链接]

1#

杨增新(—年),字鼎臣,云南省蒙自期路白乡莫别村人。清光绪十四年(年)中举人,翌年(年)中进士,随即被选用为甘肃中卫县知县。时值该县百姓不堪官府和富豪劣绅的压迫剥削,揭竿起义,杨增新因督兵镇压有功,于光绪二十二年(年)被提升为河州知州。

治理河州

杨增新初任河州知州时,正值蔓延河州、西宁等地的反清事变刚被镇压下去,甘肃提督董福祥在河州、西宁一带正在“办善后”,抓捕、屠杀参与起义者。虽然社会混乱局面已经结束,但人心未定,怎样安抚民众是直接影响反清事变之后河州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杨增新上任后实施了一系列兴利除弊、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缓和矛盾的治理行动。

杨增新通过官府发放赈灾款,“清理叛产,招民领种”,吸引大批外出逃亡的流民返回家乡,恢复生产。在河州城西北建社仓,仓粮从*粮中拨给,春贷秋收,定息壹分。每逢荒月,其亲自督赈,河州境内遂不见饿殍。以往官府所需的柴米油盐等品,均由商号供给,杨增新全部进行了蠲(juan)免。革除以前地方官吏征收赋税时的十分之三羡余,改制钱两千七百文抵银一两的粮价,折征为两千三百文制钱抵一两银,并永成定制,使老百姓缴纳赋税的负担有所减轻。改革河州东北乡生产麦子而必须交纳青稞的旧例,允许百姓交纳赋税时以一石麦抵两石青稞。同时,官府出资修复在“河湟事件”战乱中遭到破坏的大量水磨,并对战乱中易主的水磨要求一律归还原主,这些措施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时,河州天花流行,婴儿多有夭折,杨增新捐款在河州城内设牛痘局,专事治疗,后又在莲花堡、太子寺、循化等地推广,控制了天花的进一步蔓延。

《杨增新在临文集》部分文稿

杨增新治理河州期间,勤*爱民,事必躬亲,往往彻夜不寐,暇时则单骑出郊,询民疾苦,探得擅作威福、鱼肉小民者,尽法惩治。决冤狱,听诉讼,求民隐,从而使得境内大治,深为回汉民众爱戴。同时,以其*绩卓著,旋为上司赏识提拔,为其后日执掌新疆铺平了道路。

光绪二十八年(年),杨增新被陕甘总督崧藩委任为甘肃省新式学校提调。同年,崧藩举荐杨增新、王树楠等五人赴部引见,赴京、津、苏、沪、浙、皖等处考察学务。光绪二十九年(年),杨增新被崧藩委任为文高学堂提调,创办了文高学堂,还创办武备、陆*、师范、巡警、工业各学堂,并亲手编写章程,规定课程。清光绪三十三年(年)调任新疆陆*学堂总办,次年经新疆巡抚联魁保荐入京,陛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被调任新疆阿克苏道尹。

同年,在新疆布*使王树枏(nan)的推举下,杨增新进入新疆,先后历任新疆阿克苏、乌鲁木齐、巴里坤等地道台。清宣统元年(年),杨增新任阿克苏兵备道,清宣统二年(年),杨增新被任命为新疆提法使。清宣统三年(年),辛亥革命前夕,又调任镇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

兴建河州三大书院

上世纪80年代初,州档案馆从州公安处接收的旧*权档案中发现了《杨增新在临文集》,并及时进行了抢救复制。该文集收录了杨增新治理河州5年间(年—年)给甘肃省布*使司的禀呈16件,其中关于创办书院的就有7件。

光绪二十二年(年),杨增新莅任河州知州。他见当时河州除只有几处私塾外,教育几乎被废,认为培育人才系当务之急,于是力主恢复重修河州凤林书院,并创设了宁河龙泉、莲花堡爱莲书院,为本地育才。此后,河州教育日兴。

修建凤林书院(左)与爱莲书院(右)的禀呈

书院是封建社会一种新型教育组织,源自唐代,是经学家和学者讲学授业的场所,其目的在于自由研究学问,讲究身心修养。由杨增新恢复、创设的河州凤林、宁河(和*)龙泉、莲花堡(永靖)爱莲三大书院,成为当时河州三所最高学府,为义学、私塾兴起培养了师资,对本地教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恢复河州凤林书院

凤林书院位于临夏城内文庙街东口。清乾隆四十四年(年)由河州知州周植捐资创设,后毁于同治变乱。乱平,继任知州亦曾修复原貌,重加扩建。光绪二十一年(年)又因河州兵燹停办。光绪二十二年(年)杨增新到任后,即捐资拨款,恢复重修凤林书院。当时,除自捐俸银两外,从董福祥办理河州善后时所拨的白银、田地、房产中,拨银5两,作为书院基金,发商生息;拨东川水地27石(每石约20亩),北塬旱地5石5斗;在大什字修楼房铺面6间,文庙街口修铺面2间,用于书院用度,并聘请举人杨清(清宣统《河州志》总纂)为山长(负责人),整顿院务,招收生童。

书院开设纲鉴、御批通鉴、论文、笔算、数学、地理、格致等课程。每逢课试,杨增新亲往书院阅卷,讲经授课,师生叹服,从此凤林书院文风日盛,声誉斐然。杨增新还选优等生邓隆、张质生等到署衙读书,亲自教授。庚子(年)、辛丑(年)恩、正科考中举人9人,两榜解元均出河州,为全省之冠,时人有“王公(全臣)活我,杨公(增新)教我”之誉。出身于凤林书院的士子如金树仁(新疆省主席兼督办)、陈继善(新疆省道尹)、张乐山(临夏专区副专员)、张竹庵(新疆省任旅长)等,或*或*,不乏其人。清光绪二十九年(年),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光绪三十一年(年)改凤林书院为河州凤林学堂。年,邑人在凤林学堂东北隅为杨增新建生祠一座,曰“杨公祠”。

创设宁河龙泉书院

龙泉书院位于今和*县城东。自清光绪二十四年开始筹建,光绪二十六年(年)建*泉书院。杨增新自捐俸银一千两,并动员磨户捐款:“卑州创建龙泉书院动用磨捐银两并将实存银两发商生息”“各磨户遵札换领新帖,每户领帖一张捐河市平银一两四钱,通计约可集款千金之谱,归入宁河龙泉书院发商生息,所得息银作每岁延师主讲之费”。

修建龙泉书院的禀呈

杨增新在《详报收获磨捐创建宁河龙泉书院将动用银两报销》呈文中提到“截至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三十日止,共查获渠水磨九十四轮,川水磨七百二十七轮,山水磨二百二十轮,每户捐银一两四钱,共收磨捐一千四百六十两二钱,又卑州捐廉银一百二十两一分七厘二毫,共实收银一千五百八十两二钱一分七厘二毫,创建宁河龙泉书院一所,计内院正房三间,耳房两间,厢房六间,外院讲堂三间,书房三间,头门一间,自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初一动工起至八月三十日竣工止,共动用木料砖瓦工匠各款银五百八十两二钱一分七厘二毫。此项工程由绅士王仲甲、陈光德等经理,而驻防宁河之曾旗官永国亦拨勇帮工,故需费省而成功速,除开支外,实存市平银一千两发商生息,作为每岁延师之用,从此山长之束修有资,诸生亦肄业得地,又有岁入租粮以助膏火,学校当渐有起色也”。用自捐俸银和磨户捐款,发商生息,支付先生工资;并购置旱地17石,年收租4石(约斤),补助师生伙食。

书院建成后,设置山长(负责人)1员,每月十一、二十为课期。生童10名,均有奖粮。清光绪三十二年(年),改龙泉书院为第三区第一高级小学。辛亥革命后,书院由原址迁移到财神庙,并合并3处私塾,称之为龙泉高等学堂,成为当时和*地区最高学府。

创设莲花堡爱莲书院

清光绪二十七年(年)杨增新创建了爱莲书院,书院位于永靖县莲花堡内西北角,其规模与凤林、龙泉两书院相当,前后两院,大厅、讲堂、两厢各3间,斋舍8间,大门3间。

杨增新在《禀报捐筹款项创修北乡爱莲书院及添设牛痘局》呈文中提到,“时局变迁,当以培养人才为当今急务,天下如此一邑亦然……已将堡内地基变价,共计银一千两,又由卑职捐廉两千两于堡内创建爱莲书院,计修正厅五间,内院左右厢房六间,讲堂三间,外院左右厢房六间,大门三间。共用过工料等项银五百两,下存银两千五百两,共换足钱两千九百串文。以一千一百串生息作为每岁延聘山长修金之用;以二百串生息作为每岁斋长薪水之用;以一千串生息作为每岁诸生赏奖之用”。

杨增新用自捐俸银两千两,莲花堡内地基变一千两,发商生息,另购置旱地石,折合年收租银两,用于书院用度。书院设置山长1员,每月十六、二十六日两日为课期,生童课额8名,有奖粮。清光绪三十二年(年)二月,书院改组为第五区第一高级小学校,民国时又改为爱莲小学校,现书院旧址被刘家峡水库淹没。

学术成就

杨增新在公事之余,对中国传统的道、儒、法、兵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有较深研究,尤对范蠡、*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所校注的《阴符经》研究更精。注重经世致用,讲究书法养性,从中吸取为*之道、用人之术、治*之策。一生著述丰硕,有《补过斋文读》正续编54卷、《补过斋日记》30卷、《读易笔记》6卷、《读(老子)笔记》7卷、《阴符经补注》7卷流传于世。

来源中国临夏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