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饮食是营养人体、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在医疗上亦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有些食物能直接治疗疾病,甚至可以替代药物。如黑色蒜头汤有温养利水的功能,能消退水肿,临床每用以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藕汁,清热凉血止血,可用以治疗咳血、鼻出血等;妇女乳汁减少,喝猪蹄爪汤、虾子汤、酒酿冲鸡蛋等以催发乳汁。
有些食物则能补充药物的不足,以辅助治疗。尤其慢性疾病,体质虚弱者,除药物调治外,更需要食疗辅助。如肺结核、贫血等饮食营养是十分重要的,故历来就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随着近代科学知识的发展,目前还发现了有些食物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如生山楂、红茶、蚕蛹等既可降脂,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生大蒜头有杀菌、抑制病*作用,能防治呼吸道、肠道传染病,这些均已为群众所公认和习用。
饮食调养必须注意脾胃功能的强弱
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饮食必须通过脾胃的受纳、运化,始能转为气血,营养身体,维持生命。因而气血的盛衰既决定于饮食来源,又决定于脾胃功能。食疗能否达到滋养目的,关系到脾胃的功能强弱,脾胃功能旺盛时,可以根据疾病需要配合饮食营养,如体虚、贫血严重者,可加强血肉有情之品以补养之,适当选择高蛋白类食物及动物肝脏以补血。若脾虚运化功能薄弱,食欲减退,脘腹作胀,大便溏,舌苔厚者,就不能强调“虚者补之”;若饮食太过,增加脾胃负担,运化功能差,则“虚不受补”;此时只宜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配合调理脾胃之药,促进食欲,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予饮食调补。
“发物”对疾病的影响
“发物”,是指诱发疾病的食物,对人体一般没有影响,但对某些特异体质的个体有影响,或与个体所患疾病有关。这主要是脏腑阴阳平衡失调,对某些食物出现过敏反应,如海腥、鱼、虾、蟹、蕈、笋类、菠菜、雪菜等容易诱发荨麻疹、哮喘等疾病,公鸡、猪头肉动风上扰,往往能引发肝阳头痛、头风等宿疾。由于“发物”具有促发或诱发的作用,故临床上有时利用这种作用辅助治疗,如麻疹透疹前,口服芫荽汤助其透发;种牛痘后,多吃海腥发物催发牛痘。
食物与药物的结合
食物性味和药物一样,有寒、热、温、凉四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在功能上共同有补泻温清的作用。一般说,食物与药物是有区别的,但因药食同源也不能截然分开,有的既是药物又是食物,如山楂、大枣、胡桃肉、萝卜、白果、首乌、茯苓、山药等即属此类。药物与食物配合恰当,往往可以增强疗效。若食性与药性相反而作用相互抵消者,则应忌用,如服伐木丸时就须忌饮茶,因茶叶内含有鞣酸可以解除针砂之效。但临床上也往往利用其相反、相制的作用来治疗疾病,如气虚腹胀,用人参配莱菔子(或萝卜),使人参补气而不滞气,莱菔子破气而不耗气,以达到补气消胀的治疗目的。
根据疾病辨证要求掌握饮食宜忌
食物性能与疾病证候属性有着密切关系,要发挥食物的作用就必须根据疾病辨证要求掌握饮食宜忌。原则上阳虚、寒证疾病,禁忌生冷寒凉食物;阴虚、热证疾病等,忌辛辣烟酒及其他热性食物。寒证宜温,如姜、椒、葱、蒜、酒类;热证宜凉,如瓜果、马兰头、菊花等。
虚者补之,需别阴阳。阴虚者宜清补,如百合、甲鱼、淡菜、海参、银耳;阳虚者温补,如羊肉、狗肉、牛肉类。在此基础上结合脏腑病变部位配以适当的饮食,采用以脏补脏的脏器疗法,如肺病以肺补之,胃病用猪肚,肾病用猪腰,糖尿病用猪胰,甲状腺用羊靥(即羊的甲状腺),贫血、目疾用猪肝等。民间有用猪肺与冬虫夏草合煮治疗肺结核,猪肚内塞生姜、红糖煮烂治疗胃脘痛,腰子与杜仲煨汤治疗肾虚腰痛等单方验方,常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注意饮食的烹调方法
饮食的烹调加工,既要根据食物的品种,更重要的是适应疾病需要:对肠胃病患者,肉类、鸡鸭等禽畜类要文火煮烂,以利于消化吸收;老年、婴幼儿无牙患者,应将食物制成流质、糊状等不同类型的烂软饮食。至于油炸、火烤类的鱼肉,虽然香脆可口,但不能常食,这类食物通过烧烤炙煿,火性较大,易致脾胃积热,助火生痰,日久可以形成噎膈,故健康人亦少吃为宜。据目前所知,烧焦的鱼肉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形成γ-氨甲基衍生物,含有强烈的致癌因素,其强度超过*曲霉素。这与中医学认为噎膈与多食油煎炙烤攸关,似相符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