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页宋版一两金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 [复制链接]

1#

图|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卷二十

图|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背后《宋人佚简》局部

近日,在北京永乐首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宋代出版的王安石文集——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三卷经过现场激烈竞价,最终以2.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宋版书最高拍卖成交纪录,同时也使之成为目前最贵古籍善本。

01

宋版书最高拍卖纪录

被后世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治家、学者、文学家,其*治改革、学术思想、文学作品,都对古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但尽管王安石生前著作等身,却未曾亲自整理自己的诗文作品。自其去世后,王安石的门生、长孙、曾孙等后世学者先后数次奉召编撰其遗文,即所存临川本、龙舒本、杭本等,均是由其后人不断增补或是修正后所刊刻而成。

其中,宋代薛昂、王棣奉诏所编订的王安石遗文《王安石集》早已散佚不传;南宋高宗绍兴十年,当时任抚州知州的詹大和在上述旧本基础上,在临川刊刻王安石文集卷,并由*次山作序,名为《临川先生文集》,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临川本”;而绍兴二十一年,王安石的曾孙王珏在担任两淮西路转运使时,根据在薛昂家得到的王安石遗文,以及王安石亲笔刻石等内容,再参校“龙舒本”等,在杭州刊刻《临川先生文集》卷,这就是传世的“杭本”。

“龙舒”即是指安徽舒城。所谓的“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南宋以后,迄无翻刻。目前所知宋代“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在全世界仅有两部,并且都是残本。其中,国内残本存72卷、日本残本存70卷,所幸的是除去重卷仍可得一部完书。

据《王安石年谱长编》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刘成国研究,作为官刻本,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共收录王安石诗文共计篇,全帙卷,除十数卷外,纸背全为宋人书简手劄。此本在南宋之后迄无翻刻,入元后一直罕见著录,并原藏清内阁大库,直至清光绪年间,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现身古董市场。据统计,此本国内应仅存76卷。除藏于上海博物馆的72卷外,其余四卷一直下落不明,时刻牵动学者的心。此次《王文公文集》三卷一经披露,即刻在学界和收藏界引起热议。

古玩行里,常有“一页宋版,一两*金”之说。在北京永乐首拍现场,这件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以1亿元起拍,此后,场内买家一直以0万元的加价速递,至1.9亿元时,有新的电话委托加入,而后,即有买家举牌至2亿元,现场掌声响起。

经过短暂的停歇,场内买家举牌竞价2.1亿元,最终,此件标的以2.29亿元落槌,加佣金后以2.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目前宋版书的最高拍卖纪录,使之堪称为世界最贵古籍善本。

02

旧版重光

据刘成国介绍,此本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三卷应原藏于清内阁大库。光绪年间,宝应刘启瑞与吴县曹元忠负责清理时,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为刘启瑞所得,藏之于“食旧德斋”。

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国著名藏书家傅增湘曾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有详细记录,并多次致信时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先生,希望促成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食旧德斋藏本与日本藏本合璧出版之事。

但是,不久之后刘启瑞将其藏书卖出,先后转入南浔、南通等地藏书家手中,合印之事随之搁置。直到年,在徐森玉的倡议和督促下,将密封在铁箱内30多年的玻璃底片从故宫博物院整理出来,恰巧北京图书馆从日本得到了前70卷的照片,中华书局去其重复,进行影印,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得以出版。

同样在20世纪60年代初,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现身在香港,目录版本学家、文物鉴定学家徐森玉和谢稚柳委托旅居香港的书画收藏大家王南屏购回。年,王南屏夫人房淑嫣女士将所得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成员柳向春表示,年中华书局影印的时候,就可能已经有所遗失。根据傅增湘之子傅忠谟曾给中华书局的回复,说“少了一册”,或是跟目前新现的三卷有关。

中国唐史学会原副会长、河北省历史学会原会长、《宋人佚简》研究专家孙继民表示,“此次出现的是卷十七、卷十八、卷二十,补上了过往缺失的三卷。新现三卷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与上海博物馆所藏72卷的内容风格一致,为研究王安石及宋代历史、补充史料阙失,提供了重要文献。”

03

“公文纸背文献”

由于纸张短缺,宋代曾有记载“宋时印书,多用故纸反背印之,而公牍尤多”。有学者研究表明,利用旧纸张背面印刷古籍的风气始于北宋,盛于南宋,继续于元代,至明代渐少。

宋龙舒本《王文公文集》便是印于宋人书简及公牍之上。上世纪80年代,古代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先生建议将文集的背后影印,遂成巨册《宋人佚简》。

《王文公文集》用纸均为向汮所用舒州公库旧牍的背面印制,记录了向汮与8位同僚们之间往来的信札与公文,每页均钤有“向氏珍藏”楷书朱文长方印章。

向汮本是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南渡侨寓镇江,向氏为两宋望族,向汮为向子莘幼子、向敏中五世孙。宋神宗赵顼立向皇后以来,其族愈颖。南宋绍兴末年,向子固曾任扬州知府,向子忞曾任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向氏一门备受重用。

在这些往来信札与公文上,记录了向汮与周彦、权安节、吴巘、汪舜举、钟世明、张临、尹机、雷豫8位同僚的往来书信。其中,涵盖宋人手札38通49页、酒物帐3页,共计52页,是研究宋代职官制度的重要史料。

由于残文不全,拼接之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小绿天楼古代书画整理工作室首席专家丁小明识读《王文公文集》卷十七第4页背面的向汮佚札内容为:“汮启,不审尔辰台用何似。伏乞。”这两行字,从内容来看是不完整的。

之所以这样识读,丁小明表示,这可以从这批宋人佚札中找到内证,如同批信札中有一通权安节的信札内容就是:“安节启。不审尔辰台候何似。伏乞上为庙朝倍保台重。安节下情无任祝颂之至。谨启。”

由此可见“伏乞为庙朝倍保台重”云云,其实是当时官场下级致信上级的专用套话,向汮、权安节的书启中都在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顾宏义也指出:“卷十七第9页跟第10页就是一封公札,是一条‘拼’的内容。下属跟上司说:我这个事处理得不好,请求你原谅。‘拼’对相关制度、官场文明、士大夫交游研究会带来很大帮助,因为现在往往书信只保存主干部分,抬头和下面都没有,但其实这里面非常讲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剑研究宋代文学已久,他认为:“官方公函和私函能够形成一种互动,正是发现这批公文纸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宋人佚简》具有特别的书法价值。向汮的字舒朗之中不失流美的风韵,钟世明的字笔势开张,结体宽博,颇有大家风范;周彦的字古雅敦厚,很显然这是一位有学识的文人书法家。这些对于今天的书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人民*协报

记者:付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