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封门思考要适应有病毒的生活 [复制链接]

1#

※心若能安,来即归处※第期

时光的回顾/生活的回望/成长的回馈/生命的回归

时叠白纸,或吟一篇。皆吾所好,尽在当前。

得空此坐,无事闲闲。见面知足,无外求焉。

我耐心地在想,任何病痛都会随之带来点好处的。

——贝多芬

贝多芬是人们公认可以现身说法地给人类讲命运的,连他得意的音乐都不用。

这个夏天,特别是最近封门的日子里,我也试着用他的话耐心地想,新冠病*到底能给我们带来点什么好处?

当然,你也可以耐心,甚至认真思考贝多芬的这句话,或者这句话对现在来说的深意。

首先,我还是要郑重表达我对贝多芬的敬意,就为这句话。

世卫组织总干事,好人谭德塞最近特意地强调,尽管全世界全人类新冠疫苗正以创纪录的速度进行研发,但我们仍需要学习,学习与病*共存。

这就是我今天的标题,是时候了,我们要下决心去学习,与病*共生!

这话无疑有些硬,让人无法接受,甚至打碎了许许多多人的科学的幻想和美好的梦想。

这也是世界上牛人最担心的事,新冠病*已经越来越适应人类的生活,全球当下传播到这个规模和级别,几乎不可能彻底灭它了。

别提疫苗,提疫苗还真会让人上火,对付新冠真的不像我们过去在胳膊上种牛痘了,不一样了。毕竟疫苗何时问世,是否能够长期有效还都是一个世界级的未知数。

好,你硬要抬杠。即便真有了疫苗,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毕竟疫苗能否形成永久抗体,也还不得而知。何况,病*在今后一段时间会不会变异,只有天知道。

这个夏天会过的很快,地球上的人即将进入秋天和冬天,中间这段封门或者开门的时间,对谁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人生和生命考验。

而疫苗,大概率了不起年底,甚至明年初才能问世。不用再假设了,我实在没多少底气。

所以,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疫苗上,底牌还是要自己心中有数——要学习如何与病*共生。

我真没有刻意去记在家被封了几天了,但群里热心的人和网上认真的人还是有人记录着,并不断更新通报。

我便也知道了,封门的天数也是那些离家的斗士在一线抗疫的天数,他们逆行之后离家的天数,他们勇敢战斗的天数。

也知道了,我们都在自觉的面对、在积极的应对、在主动的行动,一切都有条不紊的按变化推进。

除了稍稍有些完全可以克服的一点不便利,我们在乌鲁木齐生活的很好,这话不是强装或者忍耐。以我为例,除了晨跑的地方由外面换到客厅,每次吞吐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一点没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节奏,每个家庭也一样,节奏还在,生活和日子都在。夏天里突降的雷阵雨看似毁灭,其实是更新,看你怎么对待了。

所以,过去有种种一家人无法全天呆在一起的理由,这次全部清零。给自己放个假,给生活一点内在的小安排,过一天没心没肺的夏日,宠辱不惊地冲一杯清茶,祝福逆行者们。

今天官宣最新通报,新疆确诊病例28例,但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11例。数字就是科学,科学最重说理。

我们在胜利,在与疫情的拔河中,我们有了必胜的声势和气势。这就是我们把自己封在家里的其中一个原因,暂时离开冲突的现场,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

家就是一个最终战胜疫情的平台。呆在家里肯定不是让我们整天睡觉或者安排着吃喝,我们还要出去,更健康更安全地出去,就像收回来的拳头,最后还是要打出去的。

学习与病*共生。

尽快面对现实,适应有新冠病*存在的世界,不要浪费时间和地球人一起等疫苗。

我们要给自己和家人一起积攒抵抗力和免疫力的机会,自己带个头。毕竟我们生活还在,快乐还在,日子还有新意和期许。

要知道,我们的目标是经过封门的努力和决然,于8月底,叫身边的孩子正常开学自己出入。

所以,我们还在封门,并开始学习,与新冠病*共生!

(原创不易,点击“赞”和“在看”予以支持!)

有图几幅,码字数千。大名平淡,小号尚偏。足可歇脚,聊以息肩。恰书恰酒,如歌如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