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遗体向来是一个艰巨的科学难题,很多国家都想要将领袖人物的遗体保存下来,苏联也不例外。
实际上,从列宁逝世一个月后遗体便出现了腐烂的情况,不过以当时的技术看,诸位科学家们也对这种状况一筹莫展,只是采取了暂时的方法延缓尸体腐烂速度,此后多年时间里列宁的遗体一直在腐烂,也就出现了很多“安葬列宁”的声音。
但普京一系列强势的动作,足以反映出他的态度:只要我还是总统,看谁敢。
列宁遗体的保护工作仍在继续
在莫斯科红场中央有一座类似于金字塔形的花岗岩陵墓,列宁的遗体就静静躺在此处。
可以说,列宁用他的雄才大略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他谱写了俄罗斯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页,而且对整个20世纪的世界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然而,这位伟人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年1月21日清晨,已饱受中风困扰的列宁撕下了一页日历后,突然感觉到体力不支,两侧太阳穴都剧烈疼痛,最终在身不由己下倒在了床上,一代伟人就这样带着遗憾离世,年仅53岁。
至于列宁遗体该如何处置,在当时的苏联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列宁一生都是唯物主义者,他根本不相信所谓鬼神,只希望在死后能安葬在母亲身边。
可苏联人民却并不答应,大家都希望能保存他的遗体,让后代能获得瞻仰的机会,因此,苏联的科学家们才对他的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当时就有数百万人民不顾严寒赶到莫斯科,对他们心中的伟大领袖表达敬意。
列宁不希望神话自己,奈何人民将他奉若神明,觉得他永远不该离去。
但列宁终究也是肉体之身,去世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腐败现象,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防腐剂只能暂时起点效果,在列宁去世后仅仅2个月的时间,他的遗体就出现了腐烂的情况。
之后,苏联的继任者都明白一个道理:作为政治偶像,他的遗体不该被埋葬。
接下来近百年来,列宁的遗体是“去”是“留”,一直都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民间也产生过各种各样的争论。
有资料说:在20世纪30年代时列宁的遗体曾经受过一次防腐处理,三分之一的皮层、头部毛发层、双手指骨都进行过置换,但是普通的参观者是绝对看不出来的。
紧接着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让列宁的遗体经受了严峻考验,年6月,列宁的遗体在三个戒备森严的警卫车厢护卫之下用火车送往丘明,就连时任丘明州委第一书记的库佐夫都不知道来者究竟是何人。
由于战争影响,列宁遗体停放丘明期间不可能保持在一定温度中,所以列宁的遗体又开始继续腐烂,无奈之下,人们只能在遗体四周放上冰块,并将遗体带到了地下室中,这种原始的方式更是无法阻止遗体的腐烂速度。
在整个苏联时期,保存列宁的遗体对于领导人来说都是考验。
又有相关资料透露:年,由于斯大林的遗体被从列宁墓中搬运出来,列宁的遗体又开始出现腐烂,当时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过去负责防腐工作的老教授也去世了,他的接班人在遗体紧急防腐处理方面也是经验不足。
因此,赫鲁晓夫还和医务人员商量:看看能不能将没有腐烂的头部和躯干分离开,并制作人体模型来代替之前的身体。
就这样,手术还算比较成功,列宁的躯干也被火化,头部被安装在一个人造躯体上,这一切可谓天衣无缝,参观者丝毫都没有察觉。
到了年,列宁遗体再度被迁出,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列宁墓要进行维修,再加上列宁遗体剩余部分突然开始腐烂,列宁墓中也缺少必要的防腐设备。
但是列宁的遗体状况究竟如何,恐怕只有俄罗斯高层才知道了,对于民众来说,列宁遗体上还有一层厚厚的“面纱”。
总而言之,待到年之前,列宁遗体的保存问题耗费了三代科学家的努力,还有12名生物医学家组成了专门的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护理,他们所研制出的防腐秘方也是国家一级机密,属于“尖端科技项目”。
当然,历史的变化也同样给列宁遗体的处置带来新问题:随着“苏联大厦”的轰然倒塌,列宁的象征意义也消失了,俄罗斯新任领导者原本是打算将列宁安葬的,可这在俄罗斯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即便如此,根据年12月俄罗斯的一项民意调查中,仍然有近七成的俄罗斯人将列宁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在无数普通人心目中,列宁的地位依旧存在着,他也依旧是“神”。
那么对后来的俄罗斯总统来说,这同样是一个问题,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讨论会越来越激烈。
年,俄罗斯“纪念至年政治迫害遇难者社会基金会”向俄罗斯多个重要政府部门致函,请求他们重新对于列宁生前活动进行评价,并对列宁遗体安放的事情发表意见。
很多人都没料到,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在给该机构的回复中指出:列宁的活动致使俄罗斯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严重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
紧接着,这个机构就再度提出建议,其中就包括拆除红场上的列宁墓在内的多项举措。
这件事越闹越大,俄罗斯《生意人报》还在报道此事时声称:有人提议,将在明年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时将列宁墓迁走。
能决定此事的人也只有一个:俄罗斯总统普京。
就在争论还没有停止的时候,普京总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然定调,他说:“我反对关闭列宁墓以及将列宁的遗体入土安葬……”
不难看出,普京的说法是非常果断的,只要他还在任上,这件事就没有讨论空间。
而随着时间的推演,俄罗斯民众对于列宁的看法,也越来越理智客观。
在列宁诞辰周年纪念日前夕,有关机构在俄社会各阶层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列宁在国家历史的作用是积极的。
而在俄罗斯主流报纸《消息报》的表述中,同样认为列宁所领导的十月革命以及随之诞生的苏联是他对世界历史以及文化的最大贡献。
普京定调的背后
作为总统,普京作出一个决定必然得站在全体俄罗斯国民的基础上,那并非他个人的思想感情。
同样是在年,波尔塔夫琴科再度建议:将列宁的遗体移出,并将他和原苏联其他领导人安放在一起。
尽管波尔塔夫琴科一再表示这是他的个人观点,还是有一众俄罗斯议员附和,并赞同将列宁的遗体迁出红场下葬。
甚至有人搬出了列宁生前的期望来说事:他生前确实表示自己想要和母亲安葬在一起。
此时,又有了非正式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尊重死者的遗愿,让列宁安安静静地下葬。
反应最为激烈的莫过于俄罗斯共产党,其领导人久加诺夫公开表明:“能提出这一建议,本身就是不负责任和挑衅的举动,这是对我们国家历史和民众的公然藐视。”
似乎,压力再度来到了普京这里。
可普京的发言人很快表示:“在是否迁出列宁遗体这一问题上,普京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
立场虽没变,还是有消息指出:普京也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两难处境,他既希望向西方证明自己是一位民主派领导人,同样又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团结。
到了这个阶段,世界的防腐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普京的后顾之忧,可依旧无法使得那些争论消失。
曾有一位俄罗斯生物医学专家说:“列宁遗体目前状态良好,如果能得到正确的防护,那么他还能在陵墓中保存年甚至更久。”
只是过去曾有一段时间里,俄罗斯不再为护理列宁的遗体拨款,只有老教授儿子等一众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自愿守护着列宁。
后来有了普京的强力支持,情况才终于好转起来,那些依旧将列宁当做精神领袖的俄罗斯人,必然是会非常感激普京的。
从普京个人的角度,他还曾对列宁的一些举措提出过批评。
其中就包括在年1月25日的讲话中,普京就“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严厉镇压及击毙沙皇”一事对列宁提出了指责。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俄罗斯围绕苏联历史、苏共历史以及历史人物进行了很多重新思考和评价。
而在普京的支持下,俄罗斯政府针对过去的很多问题都展开了新的引导,使得超过七成的民众恢复了对于列宁、斯大林的正面评价。
这些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普京对于列宁的历史态度也是有好有坏的。
一方面,他颁布了总统令庆祝俄国革命一百周年,并主动承认十月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另一方面,他又对列宁和苏维埃的制度提出了批评。
或许,普京也是想将各方面的思想团结起来,这似乎也能解释只要有普京在,那么列宁墓就不会被拆除掉的一个原因。
发展到现在,列宁墓不仅和俄罗斯的政治利益有关,同样也和金融形势密切相关。
散布在俄罗斯各地的列宁纪念地也在被悄悄私有化,其中就包括列宁故乡乌里扬诺夫斯克市政府为了供暖费选择拍卖了列宁故居的一部分土地。
苏联时代,列宁纪念地可以靠着财政拨款来维护,对前来瞻仰的人也不收任何费用。
现在,即使是收取门票,一些列宁纪念地也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现状,对于地方财政而言,确实也成为了一个“包袱”,他们不愿意承担亏损,便想着将它私有化。
而且,早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列宁居住的戈尔基村就被瓜分,有关展品的保存情况也受到很多人的忧虑。
就算普京定调,目前围绕列宁墓是否该迁出红场的争论依旧持续着,普京不可能永远当总统,那么就有人永远思考这个问题。
甚至,还已经出现了准备接受列宁遗体的人。
俄罗斯南部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甚至声称要花万美元将列宁的遗体运回来,因为列宁的祖母就是卡尔梅克人。
圣彼得堡的市长也呼吁要将列宁的遗体安葬到圣彼得堡,这是遵循列宁“回到母亲身边”的遗嘱。
还有一个名叫库尔基斯的美国富翁宣布“愿意花高价从俄罗斯政府手中购买回列宁的遗体,让这位伟大的领袖去美国定居。”
无论如何,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列宁依旧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终归是永恒的。
俄罗斯《真理报》指出:对待列宁本人的态度可以是不同的,但是决不能将他的身体当成政治交易及斗争中的一枚硬币,让列宁的名字和他的身体享受一份平静,将这个问题还给历史本身,才是明智的选择。
参考
俄高官提议公墓安葬列宁引起朝野争议普京出面留住列宁遗体上海青年报
-END-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