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8世纪俄卫关系重要一页俄国殖民化排挤卫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mdb7auk/

引言

噶尔丹军事上的失败及其死亡,策妄阿喇布坦在那里的地位还来不及现固,准噶尔本土的动荡局势,所有这些情况为从北部和西部,从俄国和哈萨克斯坦方面对汗国施加压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众所周知,18世纪初,俄国殖民化的新浪潮席卷了叶尼塞河、托博尔河以及额尔齐斯河的上游地区。

18世纪头15年至20年中,额尔齐斯河沿岸全部谷地被并入俄国,而在此以前,额尔齐斯河上最靠边的俄罗斯居民点是切尔诺卢茨克域郊村。叶尼塞河中上游的谷地也同样迅速地被征服了,而年时,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南侧连一个俄国居民点都没有。俄国殖民化的成就必不可免地引起排挤卫拉特牧区的现象。于是在俄国与准噶尔汗国间就出现了新的矛盾,它们逐渐变得越来越尖锐。这些矛盾构成了18世纪俄、卫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

有根据认为,18世纪准噶尔与哈萨克关系的空前恶化也是以领土的矛盾为基础的。哈萨克的汗和苏丹们需要补充牧场,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地来回奔波,但未能找到无人占用的空地。这也就可以说明他们和卡尔梅克人、巴什基尔人等等多次发生冲突的原因。哈萨克封建主利用准噶尔出现的形势,于17世纪90年代把自己的牧区向东方和南方ー一卫拉特国家这边推进。

同时应该指出,领土争端在准噶尔与哈萨克的关系中虽起主要作用,却并不是他们之间发生战争的唯一原因。各方封建集团力求控制贸易通道和贸易中心、占夺对方的财富等原因也起了不小的作用。结果,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准噶尔汗国被挤在有限的土地上,而且来自外部的压力有日趋加剧的倾向。在汗国的东部边界,喀尔喀的封建领地的地盘为强大的清帝国所占,它明显地企图继续向西部扩张;而汗国的北部和西北部边界分布着同样强大的俄罗斯的领地。

策妄阿喇布坦上台时卫拉特国家的形势就是这样。情况相当复杂,要求他非常谨慎地处理。要是他敢于在几条战线上同时冒险展开斗争,那对他来说,不利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因此,他只能从巩固中央政权着手。后来的事件表明,策妄阿喇布坦对这项任务完成得很有成效。顺便说说,在《切列潘诺夫编年史》有关年的那些篇章中找到了这方面的证据。

其中写道:“以前称作策妄阿喇布坦的额尔德尼硕鲁克图浑台吉在年执政,他仿效其叔博硕克图汗的那套办法,使分散在各地的卡尔梅克兀鲁思俯首听命,从而大大増强了实力,致使他不仅能继续进行开始于博硕克图汗的对蒙古人和中国人的战争,并且由于打败西藏和唐古特地区的汗和驱逐达赖喇嘛,而成了这带的危险人物。”策妄阿喇布坦在执政初年避开了可能破坏与中国关系的一切事情。他就对哈萨克汗头克发动战争一事给玄烨的信,应该看做是这种策略的一种表现。

他表面上装得好像俯首听命自认如果不是玄烨的藩臣的话,也是他的学生,好像他打算把自己的每一个步骤都告知玄烨。看来,年秋天,当他率名兵士,强迫附属于他的吉尔吉斯兀鲁思从叶尼塞河谷地撤回到他领地的内地时,也是抱着类似的想法,他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消除俄国与卫拉特可能发生的纠葛。

年战争的结果我们不太清楚,但我们知道,在此后15年以上的时间里,准噶尔汗国没跟任何人打过仗,而在它的各段边界上都保持了和平。在这些年,策妄阿喇布坦着重致力于解决汗国的内部生活问题。许多史料证实,他和他的前辈们一样,力求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从翁科夫斯基的记事簿上发现不少足资证实上述情况的有趣资料。

根据翁科夫斯基的资料和俄国外交事务部的其他材料,年编辑了一部准噶尔汗国内部状况概述。顺便说说,概述中提到,策妄阿喇布坦“在其叔博硕克图死后成了全体属民的统治者,达赖喇嘛授予他另一个名字一一额尔德尼硕鲁克图巴图尔浑台吉…翁科夫斯基到来之前,30年左右很少见有庄稼,因为当地人不会耕地。现在他们的耕地越来越多,不仅由布哈拉臣民播种,而且许多卡尔梅克人也从事耕耘,因为浑台吉曾就此下过命令。

他们的庄稼有:茁壮的小麦、黍、大麦、稷。那里的土地含盐多,所以蔬菜也长得很好几年以前,浑台吉开始造武器,据说他们那里产铁,可用来做铠甲、盔,还开始用皮革当原料做呢绒,现正在制造书写纸。”托博尔斯克贵族埃蒂格罗夫于年从托博尔斯克出使准噶尔汗处,他笔记中也提到,他和同伴们从塔尔金斯克山口下来接近汗的牙帐时,“走过一片草原,草原上有浑台吉领地的布哈拉人和卡尔梅克人在种地”,然后他们又朝察军乌苏河右边布哈拉人的耕地旁穿过草原。”

同时引证一下加班沙拉勃的记载。一般说来,他评论策妄阿喇布坦很审慎,虽然在卡尔梅克贵族看来,此人对待阿玉奇汗的儿子桑扎的行为是非法的、不公正的:策妄夺走他的—名属民之后,把他和六七个仆人遣送到他父亲处。加班沙拉勃写道:“卓哩克图洪台吉为臣民们做出的事不多。他强占了卡尔梅克人,得到的好处很少……不听从劝告……不关心人民,却仍然把臣民们招来种地。且把此事归入所做的好事之列。”

《西伯利亚历史文献》记载,俄国钳工泽列诺夫斯基18世纪初在策妄阿喇布坦那里搞过造枪的事,而《文献》中未提名的另一些俄国人,在他那里组织过皮革生产性国安我们没有根据夸大农业,特别是手工业生产在汗国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策妄阿喇布坦以及他的继承人时期汗国本身的农业都不能满足内部的需求,在国外市场上不断购买粮食证实了这一点。

关于策妄阿喇布坦执政年代卫拉特手工业的性质及其内部的组织情况,可以通过一个卫拉特妇女的话来判断,她向翁科夫斯基的妻子抱怨说,汗国全年要向所有兀鲁思抽调名以上的妇女去浑台吉的主帐驻地,她们整年得为自己的生活费给军队缝制军服和盔甲。

这番话多少描绘出了一幅典型的图画:封建执政者为了满足军队和宫廷的需要,根据简单合作制和强迫牧奴劳动(这里指游牧、畜牧者)的原则建立企业、作坊,牧奴们在这些企业里履行一种独特的国家劳役。由兀鲁思执政者指派他们去服役,这些执政者也是向宗主ー一准噶尔汗国的执政者尽藩臣的义务。在造枪、制革、制造铁器等等这样一些比较复杂的企业里,生产的操作方法本身会引起劳动分工,但有关这类企业中组织生产过程方面的资料我们没有掌握。

结语

可能,在这些企业里,特别是在汗国出现的大炮生产中,劳动分工也已经开始发展,同时简单合作发展为手工工场,但是所了解的史料对此默无所述。由策妄阿喇布坦,随后又由他的继承人尔丹策凌所建立的生产企业对汗国经济的意义无论如何都是很小的。对这些企业的出现,与其把它看做是汗国已经定型的经济部门的一种发展,不如把它看做是这两位执政者的政策中某些无疑具有进步倾向的一种表现。因为手工业在准噶尔并没有变成专门的生产部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